《声现象》实验专题训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3527151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实验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声现象》实验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声现象》实验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声现象》实验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声现象》实验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现象》实验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实验专题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10一、 实验题:(共26分)20、如图10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着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 。(6分) 21、如图11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6分)图11(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3)举一例日常生活中应用上述情况的例子?22、图12初二(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中传播时的一些场境。(6分) (图12)甲 乙 丙(一)甲图说明声音在 中能

2、传播;(二)乙图中的声音通过哪些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 ;(三)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23、下面是初二(3)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8分)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提问: 小明是通过 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

3、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三个: ; ; 26、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发声频率范围(Hz)听觉频率范围(Hz)发声频率范围(Hz)听觉频率范围(Hz)人8511002020000蝙蝠100001200001000120000狗45218001550000海豚700012000150150000猫76015006065000 (1)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写出两点,4分)(2)地震前夕,一些动物有异常反应,如老鼠出洞、鸡鸣狗叫等,而人却感觉不到,这是为什么?(3分)27、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

4、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请回答:(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分)(2)由材料知减弱噪声

5、的方法是:在 处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4分)(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3分)2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

6、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_.(6分)八年级(人教版)单元同步达标测试物理试卷(第一章 声现象)参考答案一、12345678BBBDCCBA二、9、声音是由振动产生。10、乐音,波形有规律,噪声,波形无规律。11、禁鸣喇叭。 12、58.6分贝,不会。13、(1)ABCD,(2)DCBA。14、阻断传播,隔音盘。15、短,紧,细。16、空气,骨头,固体。17、音色,音调。18、噪声,

7、能量。19、信息,能量。三、20、塑料球被弹开,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21、(1)响度不同,(2)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3)站在火车路旁听不到远处火车的声音,但趴在铁轨上就听得到。 22、固体;水、玻璃、空气;真空。 23、比较听音距离。一、电铃的方向,二、电铃的响度,三、听音的人。四、24、750m。(公式不要求,可以用算术运算)五、25、可以加厚挡雨板(合理就行) 26、(1)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的动物低; 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2)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一些动物能够听到。 27、(1)无规则;(2)声源处,传播,人耳;(3)把门窗关上,

8、停止制造噪声,在人耳处塞棉花。29.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5分)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实验研究;分析归纳;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只填写数字代号)。(5分)四、解答题:(共30分)30.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5秒内做了15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