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2023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524269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2023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2023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2023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2023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2023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2023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2023年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中考化学模似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2、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高粱酿酒B燃放烟花C干冰升华D牛奶发酵3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釜底抽薪C聚沙成塔D磨杵成针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

3、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一定使用了催化剂C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因此,物体只要振动就能产生声音D运动员用力蹬地面起跑,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6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可出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7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其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A氟B碘C铁D钙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的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BX表示N2C氧原子的中子数一定是8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

4、数相同9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向一定碳酸钠溶液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如图所示B红磷和木炭的混合物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D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B点溶液大量存在三种金属阳离子10在甲、乙、丙三种金属中,将甲、丙分别浸入硝酸汞溶液中,只有丙的表面有汞析出;将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乙溶解而丙不反应,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甲丙乙B甲乙丙C乙丙甲D丙乙甲

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是:凡是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数相等。已知RO3n-氧化I- (碘离子)的反应方程式。则在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_, 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是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当pH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质量为_g。计算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_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焊接铁制品时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除了保持其干燥洁净外,还可刷防锈漆,原理是_;厨房里为了洗去碗筷上的油污常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洗洁精,利用的原理是_。14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2019年4月29日在北京举行。其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世园会上被称为万花筒的“植物馆”由象征着植物根系的褐色铜管把四方形建筑物整体包围,将原本隐藏于地下的植物生命力直观呈现给参观者。钢管容易锈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原理_;钛合金是重要的材料,具有熔点高

7、、抗腐蚀性强、可塑性好等优良性能。地球表面富含钛铁矿石,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TiO1已知FeTiO1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则铁的化合价为_。济南享有“泉城”的美誉,清冽甘美的泉水赋予济南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生命力,泉水中含一定量的钾元素与钠元素。KNO1和NaCl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KNO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t2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0gKNO1充分溶解后,缓慢降温至t1,则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 (填最简整数比)。当KNO1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_的方法提

8、纯KNO1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如图1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查阅资料)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进行实验)同学们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时的室温为22.8)实验序号ABCDEF固体成分MgFeMg+FeMg+NaClFe+NaClMg+Fe+NaCl乙中现象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较多肥

9、皂泡,点燃有爆鸣声无肥皂泡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混合物温度23.122.823.124.222.827.2(解释与结论)(1)实验B,乙中现象为_。(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_+H2。(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反思改进)(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

10、验是(填实验序号)_。16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将它和化肥一起施用,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帮助父母合理选择化肥,李明决定对碳酸钾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李明参照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左边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右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_实验结论碳酸钾溶液显_性写出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解释与结论)碳酸钾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某些酸或碱反应;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含有相同的CO32。李明建议父母最好选择_(填字母序号)与草木灰

11、混合施用。A NH4NO3 B NH4Cl C CO(NH2)2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答案解析】A.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选项正确;B.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选项错误;C. 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是无机物,选项错误;D.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2、不是中和反应,选项错误。故选A。2、C【答案解析】A、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牛奶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B【答案解析】A、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釜底抽薪,抽薪是指抽出正在燃烧的木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聚沙成塔,沙子成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

13、合题意; D、磨杵成针,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点睛】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4、D【答案解析】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酸,不符合题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不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如温度也能改变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C、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是物体振动后还需要介质进行传播才能听到声音,如物体在真空中振动不能产生声音,不符合题意;D、运动员用力蹬地面起跑,是因为力的作用力是

14、相互的,运动员用力蹬地,地也能给运动员一个反作用力,符合题意。故选D。5、C【答案解析】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6、D【答案解析】A、步骤沉降和过滤去除的是水中的不可溶性杂质,此项正确。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此项正确。C、液氯是水厂等常用的消毒剂,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此项正确。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解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D项。7、D【答案解析】人体的元素按照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常见微量元素有:锌、铁、硒、碘、氟等,故选D。8、D【答案解析】A、由图可知,碳元素的质子数是6,故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故错误;B、X表示的是氮元素,故用N表示,故错误;C、氧原子的质子数一定是8,中子数不一定是8,故错误;D、C、N、O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是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