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复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524077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复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 导论教学目的和规定: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经济的客观基本、重要研究对象和内容、与其她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的特点及其内容体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区域的概念、区域经济赖以存在的客观基本。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与类型一、 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种空间概念,区域经济理论中既是一种实体概念,又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上的空间概念,往往没有严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不同窗科对区域的概念有不同的回答。二、区域的类型:区域的三种类型,均质区,结节区,规划区。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客观基本一、 区域经济的特点:区域经济的二重性,区域经济的三个特点。二、区域经济的客观基本:资源禀赋差别、集聚

2、经济和转移成本。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一、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西方区域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二、国内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以1978年为界,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互相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是其三个最基本的特性。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经济活动区位、区域产业构造、区域空间构造、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第五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措施经济学措施、区位分析措施、区域分析措施和数学分析措施。复习思考题:什么是区域?均质区、结节区

3、和规划区三种类型区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为什么说资源禀赋差别、集聚经济和转移成本是区域经济分异和存在的客观基本?简述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对发展国内区域经济学的借鉴意义。联系国内的实际,论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内容。第二章 经济活动的区位教学目的和规定:区位的概念,从宏微观的角度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条件以及影响经济区位决策的因素。学习重点和难点:古典区位论、经济活动的区位决策。第一节 区位的基本概念区位location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外,尚有放置和为特定目的而标定的地区的意思。一、 经济区位:综合经济区二、区位单位点:具有几何上的拟定位置,以地理坐标量度之。 线:具有几何上

4、的拟定线段,以走向和长度量度之。面:具有几何上的拟定范畴,以形态和面积量度三、区位因子自然因子、交通运送因子、劳力因子、市场因子、集聚因子、社会因子、信息因子 第二节 运送成本与汇集经济一、运送成本与区位活动二、规模经济与汇集经济三、汇集经济的微观基本四、汇集经济下测度与经验估计第三节 区位决策与公司迁移一、公司增长与空间扩张1、公司增长的空间轨迹:(1)公司增长动因及战略(2)公司的空间扩张2、公司空间演变模式(1)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3)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4)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5)模式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3、 公司组织构造类型及其空间特性(1)、公司

5、组织构造重要类型(2)、公司组织构造的空间特性 二、区位决策及其影响因素1、区位决策: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生产者均衡和消费者均衡。3、厂商与居民区位选择的一般趋势 (1)区位优势改善了资源约束和收入约束,货币效率提高:区位优势,对于厂商,同样的投入可以增长产出,或者同样产出可以节省成本;对于消费者,同样支出可以提高效用或者相似的效用满足可以减少支出。 (2)对于区位优势的竞争必然浮现: 提高土地使用价格;厂商之间的竞争使得市场份额缩小,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厂商利润的下降,直到集聚规模达到最大。 居民汇集,互相竞争使得房地产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下降;拥挤成本增长,达到最大人口密度。经济从其她区位继

6、续发展,这样使得各地的区位趋于均衡。4、区位决策偏好:(1)居民的区位决策偏好。 (2)厂商的决策偏好。三、公司空间组织与区位调节四、公司迁移及其决定:公司迁移是公司区位调节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四节 产业区位理论 一、农业区位论1、杜能农业区位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前提2、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备原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备为,一般在都市附近种植相对于农产品价格而言,运费高、且笨重、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易于腐烂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都市距离的增长,则生产相对于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最后在都市的周边,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呈环状分布的圆心圈构造,即所谓的“杜能环”。3、杜能农业区位的模式化:R=E

7、(p-a)-Efk 4、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评述(1)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2)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局限性二、工业区位论1、韦伯的最小费用区位理论(1).概念定义与理论前提(2).运送费用指向论运费指向论重要是用原料指数判断工业区位指向。原料指数为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3).劳动费指向论(4).集聚指向论(5).韦伯区位论的评述2、勒施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勒施觉得区位的均衡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即对于个别经济而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经济整体来说,是独立经济单位数最大化。3、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线分析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可以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的最大地点

8、”。她的这一原理是通过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的。4、普雷特的行为区位论运用行为矩阵来研究区位论,注重不完全信息和非最佳化行为对区位选择的作用。三、市场的空间竞争1、霍特林模式假定公司的生产费一定,市场不是韦伯工业区位所讲的点状市场,而是在区域中分布的市场(但在理论研究中,假定为线状市场)。2、帕兰德的区位理论帕兰德通过自己设计的直线市场这一简朴模型,研究了在这始终线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公司其市场空间界线如何划定的问题。四、 服务活动区位1、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性第一类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平常服务活动的服务业。第二类服务业是以公司(或事务所)为对象,提供公司(涉及行政机关

9、、医院和教育部门等)活动中产生的服务性需求的经济活动。第三种类型是具有事务所性质职能的服务业。第四种类型是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图书馆、医院和消防局等,此类服务业受行政制约较大,但公平性和效率性应当是此类服务业区位布局的重要因素。2、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区位选择一般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服务公司所在都市的选择;二是在都市内的一种区域或一种类型区位的选择;三是具体地点的拟定。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所面临的问题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不同从而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也有所不同。3、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1). 中心地理论(2). 集聚理论(3). 公平性与效率性兼顾原则五、住宅区位论:住宅区位的典型理论,

10、折中理论,住宅区位决策的行为理论。第五节 国际投资区位一、 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跨国投资的因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二、 国际投资区位理论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论、尼克伯格的寡头垄断论、约翰森等人的公司国际化过程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论。三、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总部的区位、研发部门的区位等。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投资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投资增进措施。四、 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跨国公司的空间扩张,跨国公司的组织构造、空间组织。生产链及其重要类型,跨国公司功能区位。五、国际生产一体化1、 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一

11、体化2、国际分包3、汽车的国际生产一体化4、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的演变第六节 集中、专业化与集群一、产业汇集与地理集中二、地区专业化与多样化三、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四、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复习思考题:什么是产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与勒施的区位论的差别?论述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影响服务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5.简述Brown-Moore的住宅区位选择行为过程?并举例分析影响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素?第三章 区域产业构造教学目的和规定:区域产业构造的演化规律,对区域产业构造总体评价的原则和措施,以及区域产业构造合理化的作用机制,区域产业构造政策。学习重点和难点: 区域产业构造总体评价的原则和措

12、施、区域产业构造配备。第一节 区域产业构造及其分类一、区域产业构造及其分类的含义区域产业构造是指区域内具有不同发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区域产业构造分类是以一般产业构造分类为基本,根据各产业革命在特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划分区域产业类型,以反映区域优势和分工的规定。二、区域产业构造的特性1、条件制约性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制约区域产业构造。体现为对产业的类型和演化的影响。2、部门构造与空间构造的区域统一性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构造是不同的。不同的产业构造也可以反映产业构造的阶段性。3、多样性:区域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区域产业构造的多样。4、开放性区域产业构造

13、形成和演变,也受到区外环境的影响,与区外不断进行着物质、技术、信息、人才和资金的交流。三、区域产业构造的研究途径1、进一步分析区域产业构造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特别要明确区域优势2、分析区域产业构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拟定区域产业构造的调节方案3、根据局部与整体的对立统一原则,在地区分工中把握、拟定区域产业构造4、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四、区域产业构造分类原则1、区域产业构造分类要以区域优势为基本2、 区域产业构造的分类应反映区域分工的规定3、 区域产业构造的分类应相对而言完整,具有较紧密的关联性和动态性五、区域产业构造的分类体系1、区域专门化产业2、辅助配套产业3、非专门化 产业六、区域产业构

14、造的类型根据各地区主导产业的不同,可以将区域产业划分为若干类型。第二节 区域产业构造的配备一、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1、区内相对比较优势度2、区外相对比较优势3、产业关联度4、市场潜在需求率二、非主导产业的选择1、一般专门化产业的选择2、辅助配套产业的选择3、非专门化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构造的演进一、产业构造变动的一般规律、导向和调节机制1、产业构造变动的一般规律2、产业构造调节的导向分析4、 产业构造的调节机制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的类型1、区域主导产业更替的一般过程2、主导产业更替的因素分析3、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及一般规律三、主导产业转换的经济后果1、主导产业转换的有序性和特

15、点2、产业构造转换能力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四、区域产业(部门)构造的演进过程1、工业化前期2、工业化初期3、工业化中期4、工业化后期5、后工业化社会第四节 区域产业构造评价与产业组织 一、区域产业构造评价分析区域产业构造的合理性,一般有下列某些原则:1、区域产业构造与区域发展阶段相适应2、区域产业构造与区域优势的适应性3、区域产业构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二、区域产业组织合理的区域产业构造需要合理的区域产业组织作保证。在区域产业组织构造上:一方面,应当增进地区主导专门化产业的规模发展和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大,建立大规模生产体系,充足运用规模经济效益,组织大批量生产体系。另一方面,应增进区内大中小型公司间的协调发展。三、中国主导产业转换的趋势分析1、全国主导产业转换的趋势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