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0].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3521705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10].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长葛七中 崔淑芳一、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师大版第六册课本第四单元的课文,以“心寄苍穹”为主题,编者的目的是通过这类诗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性情,丰富文化积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人咏月情怀,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表达了作者赏月时的欣喜、散步的闲适心情,也从字里行间透出他当时贬官黄州的失意和幽怨,同时也透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

2、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文本观点的分析评价能力。二、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3.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旷达胸襟。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品析写景语句并体味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似真似幻。面对如此美景,真让人忍不住要出门去好好欣赏一番。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去承天寺,一同欣赏这美

3、丽的月色。二、走进作者 本文作者是苏轼,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 ,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三、诵读译读,初读感知课文(一)、读准要求:读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读懂,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活动要求:1、在预习的基础上,组内合作翻译课文,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做好

4、记号。2、安排好发言代表。(三)、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1解释加点的词语(1)欣然起行( ) (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 )(4)相与步于中庭(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翻译句子(1)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品味赏析,深入理解课文(一)悟哲理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突出了怎样的特点?(可从“用词”、“修辞”、“其他描写手法”等角度,品析景物特点,做好批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示例;把月光比喻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作水中藻、荇。形象

5、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二)默读全文,找出体现作者情绪的词语欣然补充背景资料:写作本文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一点掉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欣然 (反差) 贬谪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三) 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6、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2,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哪两层意思?明确:1.“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而是指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2.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作者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嘲、自解多种况味,只得咀嚼、领略。五、总结课文苏轼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仅在于他的政绩,他的诗词,更在于他饱经忧患仍然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

7、,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去舒”的旷达情怀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记住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达观、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六、让经典常驻心间。(根据提示来背诵课文)叙事:月色入户_亦未寝_写景: 积水_盖_ 抒情议论:何_何_七、达标检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乐者(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相与步于中庭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默写填空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是:用的修辞方法是 ,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八、悟一悟: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吧 用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磨难,把挫折当作攀登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拥抱一个诗意的人生!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胸怀永远旷达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