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文之美感悟古人智慧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521056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古文之美感悟古人智慧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感受古文之美感悟古人智慧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感受古文之美感悟古人智慧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感受古文之美感悟古人智慧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感受古文之美感悟古人智慧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受古文之美感悟古人智慧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古文之美感悟古人智慧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古文之美,感悟古人智慧杨氏之子教学反思保康县马桥镇小学 周文彬 今天我说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十课杨氏之子。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节选自南朝刘庆义的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杨氏之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有礼貌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

2、确、读流利,读出语气来。 2.理解文意:理解重点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欣赏人物:说一说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4.说说联想:读了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了些什么?一、 预学检查: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经典诵读我选用第二单元日积月累中的古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古文的趣味。引导学生了解古文即文言文,告诉学生本课是我们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出示课题杨氏之子,引导学生理解“杨氏之子”今义,再引导学生用这种文言文的方式介绍自己,让学生对文

3、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二、 互学: 1.初读课文,读懂大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引入新课后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第二步,指名朗读课文。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第三步,师指导朗读,直到学生把字音读正确,能正确断句。本环节安排了“三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参考注释,自学课文。(1)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求学

4、生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2)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他们可能会有很多存在疑问的地方,老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解决。(3) 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悟杨氏之子的机智巧妙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在意思弄明白之后,再讨论“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这个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来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老师总结。这样的结尾把学习的触角向外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三、 评学: 课外拓展 利用改变访客的姓名,让学生学着杨氏之子的机制敏捷做出相应的回答。 课外搜集机智巧妙语言智慧的例子课上分享。说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 孔君平 此是君家果杨梅杨家果 孔雀孔家禽如果说( ),那么( )。既然( ),那么( )。 这一板书设计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巧妙。既点明了主题,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了难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