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学习者的学习——读《以读定教》.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52078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是学习者的学习——读《以读定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是学习者的学习——读《以读定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是学习者的学习——读《以读定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是学习者的学习——读《以读定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是学习者的学习——读《以读定教》.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是学习者的学习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 张伟以学定教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次林教授所著,也是我们敬仰的朱小蔓教授主编的研训一体教师成长丛书系列之一。这本书是刘教授在做朱小蔓教授博士后研究时所写的研究报告的修改升级版,他给教育以另一种思路,即以学定教,并为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做了深入具体地阐述,他把关于教育的理解,关于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辩证的态度诠释和传递给我们,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和实践教育的新的一扇窗。整本书包括导读、引言,十三章论述以及结语、主要参考书目和后记等部分。分别从课堂的转变,灌输与对话两种教学方式的思考,教师的角色和作用,“班组串换”德育实验,德目教育,诚实教育礼仪教育助人教

2、育,德育的功能,道德要素与结构等方面论述了什么是“以学定教”?为什么要“以学定教”?怎样实施“以学定教”?书中很多观点独到而又深刻,同时又处处体现了新颖与严谨并存,书中辩证地思考“以学定教”,也辩证地给了“以学定教”可以实践的方向,给人以深刻地启发。初读书名以学定教,不禁让我与“因材施教”这个名词联系起来,这不是如出一辙吗?但再一深读比较,其中差别很大,甚至是迥然不同,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以学定教”是站在了学生“学”的立场和角度,“因材施教”是站在了教师“教”的立场和角度,那可是两个完全不同教育观啊。再往下读,我豁然开朗,刘教授在列数了关于“教育”理解的几个主要观点后,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是

3、一种学习”的新观点,这是他关于教育的定义,我理解和赞成。因为就“教育”定义“教育”是始终绕不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种角色的,绕不开也就摆脱不了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还是主体,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还是客体这个囹圄的。然而用“学习”来定义“教育”,作为“学习者”的“学生”自然成了“教育”的主体,作为“促进者”的“教师”自然成了“教育”的“客体”。说到学生学习的“客体”又让我联系到了“课程”,因为学生是通过学习“课程”这个客体获得发展的,“教师”就应理所当然地成为“课程”,不过“教师”是主动的课程,他是中介式、桥梁式、知识性、成长性的课程。在这其中,教师的角色完全是“为学以学”的角色

4、。进一步读刘教授的书,我更具体地理解和认识了教师独有的“以学而定”的角色。教师应以主动服务的角色服务学生的学,就像刘教授举到的例子大长今为韩尚宫倒水,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师服务的方向和落脚。由此来观照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学习材料,加工学习材料,让学习材料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是逼着学生学掉既定的学习材料。教师还应以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的学,这是教师“以学而定”更高的角色,因为他对学生学习的深入和有效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作为促进者的教师该怎么具体做呢?刘教授的论述给了我更进一步的启发与思考。教师当好促进者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二是筹划学。引导学可以从“洋思经验”和“钱梦龙

5、的导读法”得到验证和启发,这在刘教授的书中也有具体的论述。特别是“洋思经验”所总结的引导学的要求和方法可以成为我们的指南。它提出“让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思路使学生有新鲜感,能够引起学生思考、探索的欲望;形成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疑问或者悬念进入教学过程;指点学习门径,使学生觉得入门不难,而且却能学有所得;为学生铺设知识能力的台阶,使学生不断在成就感的鼓舞下学习。”可以说引导学是教师最智慧、高明的本事,而它的最理想境界就是“放手”,就是想“方”设“法”摆脱学生。那样,学生就有了“自发展”,也就是学习的“自觉、自醒、自悟、自得”,这也许就是刘教授所说的“以学定教”的最终目标吧。读到这儿,我算是对这本书有了一知半解,“以学定教”就是“基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学生”,这正是我们学校“生本教育”特色的核心理念,看来“教育”其实很简单,简单到都是一个“理”,那就是“教育是学习者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