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周看新学期.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519194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第一周看新学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第一周看新学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第一周看新学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第一周看新学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第一周看新学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船借箭安阳县辛村乡孙高利小学 郝志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督、惩、罚、寨、饮、援。2新词:神机妙算、疑惑、委托、推却、轻易、甘受惩罚。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前因后果。(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4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历史人物的特点。(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博览群书,学习诸葛亮宽阔的胸怀,识大体的品德,将来做社会有用的人。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地发展是重点。课文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

2、过,也是文章的重点。采用指导朗读及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解决重点。(二)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既是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难点。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二)观察挂图,发挥想象,进行表述练习。(三)听录音,练习复述故事。(四)质疑问难。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3朗读训练。(二)整体感知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难以把握,因此参照注释

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掌握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曹操、周瑜的性格要有进一步明确的认识。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周瑜虽然妒才忌能,但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大将。(三)目标完成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迟延:拖延、耽搁。才干:办事的能力。委托:请别人代办。调度:调动、安排。惩罚:严厉地处罚。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内容。(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板书课

4、题,启示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其中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2)简介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自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同位讨论体会交流。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1)这篇课文是

5、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2)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学习第一段。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

6、说明并画出来。(“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默读第一段,幻灯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讨论题,幻灯出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2)教师总结,学生质疑。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对于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节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四)总结、扩展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各是什么样的人?2为什么同学们对这个故事这么喜欢呢?(教师总结注意引导学生对曹操、周瑜两个人物的正确评价及认识,使学生知道他们俩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所谓的坏人,另外强调写作时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特点体现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1复述故事,讲给小伙伴听。2用“委托”、“轻易”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