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518734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6滨州模拟)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关雎蒹葭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B .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陶渊明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聊斋志异因作者曹雪芹的书斋“聊斋”而得名。C .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D .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

2、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是指苏洵、苏轼、苏辙,他们都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1分)2. (11分) (2017九上长春期中) 名句积累与运用 (1)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诗经关雎) (2)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_,_。(诗经蒹葭) (3)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_,_。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纷纷暮雪下辕门,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诗经关雎中,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是:_,_。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千古名句是:_,

3、_。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_,_。 三、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在北京城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可供后人瞻仰的故居。在故居中,你可以触摸历史,感受情怀。一代国母宋庆龄、思想巨匠鲁迅、革命先驱李大钊、文学大师茅盾他们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传承。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两个城区。鲁迅故居位于阜成门地铁站附近,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这座四合院虽然简朴,来参观的人却是络绎不绝。展览以时间顺序记

4、录了鲁迅的一生,有先生生前的衣物、文房四宝等文物3万余件。当然我们也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那些活灵活现的北京人【甲】祥子、虎妞、祁老爷子、大赤包、王掌柜、常四爷、程疯子等等【乙】老舍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大门。人,应该怎样活着,才不虚度年华【丙】走进老舍的世界吧!老舍故居位于灯市口地铁站西侧,也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b,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后面是“丹柿小院”。每逢深秋时节,院中柿树缀满红柿,令人_(身临其境 赏心悦目)。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宋庆龄故居坐落在积

5、水潭地铁站以东。门前碧波微漾,堤岸杨柳轻扬,院内绿树浓荫,廊前湖水环绕。这真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1) 对文中划线字笔顺和划线字注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波”字的第四笔是撇 堤(d)B . “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 堤(t)C . “波”字的第四笔是撇 堤(t)D . “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 堤(d)(2) 对文中括号内所填汉字和横线处所选词语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壁 身临其境B . 璧 身临其境C . 壁 赏心悦目D . 璧 赏心悦目(3)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老舍故居的前言部分。根据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6、 A . 【甲】省略号 【乙】句号 【丙】破折号B . 【甲】冒号 【乙】省略号 【丙】问号C . 【甲】冒号 【乙】句号 【丙】问号D . 【甲】省略号 【乙】省略号 【丙】破折号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4. (7分) 阅读卖炭翁全诗,回答问题。 (1) 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2)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

7、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C .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 .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5. (13分)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相关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

8、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 写出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臣本布衣( )由是感激( )深入不毛( )夙夜忧叹( )(2) 翻译句子。遂许先帝以驱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

9、言。(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4) 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6. (22分) (2019八上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信天游,不断头高宝军走进沟壑纵横的陕北黄土高原,就像走进了民歌的世界、信天游的海洋。你听,山梁梁、沟洼洼、垴畔上、硷畔外、场院里、锅台前,处处有歌声;你看,放羊的、打场的、耕地的、送粪的、烧砖的、绣花的,个个是歌手。歌手不分老少: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歌唱不论时日:年初唱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又开口。这个圣人布道遗漏的偏僻山区,这个畜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独特地域

10、,由于地广人稀的居住环境,多旱少雨的自然气候,荒凉瘠薄的土地条件,穷苦人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是:吆驴赶马搞驮运,背井离乡走口外,长年累月当长工那单调苦焦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养成了一种以歌抒发情感的习性。那苦中带乐的腔,唱中带哭的调,酸中带甜的词,豪中带野的味,把陕北人的豁达、直率、质朴、粗犷和热情全都表露了出来,真乃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年龄不同,歌声也不同。中年男人的歌中多豪迈,开口有英气,行腔走流云:“一亩高粱打八斗,碾碎高粱酿好酒,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也逃不脱酒的手”;中年妇女的歌中有柔情,歌从口中出,情在心上流:“腊月里冻冰正月里消,二月里鱼儿水上漂,水上漂呀水上漂,想

11、起我的丈夫好心焦”;老婆以歌教男人,宽容里有规劝,贤慧中多虑忧:“雪花打墙冰盖房,露水夫妻不久长。”但这些都不是唱民歌的主力,主力是年轻人,年轻人多情,主打歌自然是情歌。情歌的内容大多表现真实,但也有诙谐夸张的,这些情歌通俗而不粗俗,大胆而不出格,形象逼真,神韵无穷。男的看上女的,眼里看,心里想,嘴里就会自然地吟唱:“二妹子好来实在是好,走起路好像水上漂”。“你穿个红袄袄硷畔上站,把我们年轻人心扰乱”。女的看上男的,口里不说,歌声在心底油然而起:“马里头挑马一扳手高,人里头挑人数上哥哥好”。“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两人见了面,更是火一团:“空中的鹞子河里的鱼,十七八女

12、娃娃对牙子驴”。“蛤蟆口灶火烧干柴,越烧越旺分不开”。陕北民歌像陕北人的性格一样明快、直爽,柔如春江水,劲似梁上风。乐时冲天笑,悲来动地哀。“打碗碗花儿就地开,有什么心思咱慢慢价来”,多么细腻的感情;“揽工人儿难,揽工人儿难,正月里上工十一月里满,受的是牛马苦啊吃的是猪狗饭”,多么有力得质问;“当官的胆小有钱的愁,穷光蛋不唱怕干球”,多么豁达的胸襟!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这个山连着山沟套着沟的黄土高原,民歌究竟有多少种唱法,谁也说不清。除了情歌、小调之外,还有扭秧歌老汉唱的秧歌腔,送神鬼巫唱的祛病调,犁地时农人唱的回牛曲,工地上民工唱的号子音,一样样情似深秋高山淌流水,一首

13、首韵如阳春田野飘白雪,听得不会唱歌的人也不由得跟着哼几声。陕北民歌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民歌,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她曾和人民军队胜利号角一起,从陕北高原出发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随着新中国的影响,她已和五星红旗一起,漂洋过海,传遍七大洲、四大洋;随看华夏文明的振兴,她将和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一道,从现在走向将来!唱不完,听不厌的信天游呀,永远回荡在家乡陕北山沟沟、峁梁梁,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心田上。(2008年9月8日,有删改)(1)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信天游“唱不完听不厌”的? (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3) 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引用具体的民歌?试阐述

14、理由。 (4) 结合文意,说说标题“信天游,不断头”的含义。 (5) 有人认为陕北民歌虽然曲调优美,但内容太土,没法与流行歌曲相比,你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理由。 7. (12分) (2019东莞模拟)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白菜莫言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 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