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潘径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51844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秋潘径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秋潘径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秋潘径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秋潘径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秋潘径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秋潘径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秋潘径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秋潘径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命题人:李运雄(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二三总分(一)(二)(三)(四)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共6分)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参差( )( ) 谛( )听(2)下列不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3分)A黑白 B谛听聆听 C古老崭新 D清新污浊2、古诗文默写(12分) , ,风雨不动安如山

2、!两岸石壁, 。 ,把酒话桑麻。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浊酒一杯家万里 。 ?门前流水尚能西。高峰入云, 。自康乐以来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来写景,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 ,似与游者相乐。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报道了 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生命之舟报道了1998年抗洪抢险的事迹,赞扬了解放军、武警战士 的崇高精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报道了袁隆平在研究 方面的卓越贡献。4、学习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1: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

3、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8.3%。材料:2:调查中,92.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材料3:83.2%的人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过度上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在网上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材料4:网络使人们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写信”(69.1%),其次是“看纸质书”(56.5%),

4、排在第三的是“做运动”(46.8%)。接下来还有“打电话”(36.9%)、“面对面沟通”(37.7%)、“外出参加聚会”(30.0%)等。(1)请你概括说说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2)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看法不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3分) (3)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谈谈你的建议。(3分) 二、阅读(60分)(一)阅读满井游记(节选),完成16题。(20分)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5、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土膏微润( )波色乍明( )如倩女之靧面( )呷浪之鳞( )2下列语句中虚词“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作者对满井早春的总印象是怎样的?请用原文句子回答(3分) 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6分)游人

6、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描写山: 描写树、麦: 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 揭示主旨: (二)阅读知止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5分)知 止 【台湾】张继 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的深意。有一年秋,乡亲送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到了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

7、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

8、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我有些近十年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其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的含义是什么? (4分) 2本文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3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