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斗笠》教案及资料.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3515936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斗笠》教案及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斗笠》教案及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斗笠》教案及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斗笠》教案及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斗笠》教案及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斗笠》教案及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斗笠》教案及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斗笠教案及资料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本诗以一位母亲的口吻,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戴上故乡的斗笠,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尤以诗句“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回旋反复吟咏,奈人寻味。教学目标:识记本课生字“笠”,正确规范地书写“笠、戴、蘑、菇、袭、熄”,自主积累“我的词语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艺,感悟诗中浓浓的乡情,暖暖的母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读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意,感受母爱。激发学生感激母亲、热爱母亲的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感受母爱,从生活的点滴体验亲情的无处不在及伟大。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火车读生词。配

2、乐朗读课文。谈读文的感受母爱。二品读课文,感悟情感。组织自学。汇报自学。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读中感悟:a.你觉得“编进的鸟鸣”会有怎样的声音?读到这里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b.“故乡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诗句让你想起了怎样的情景?c.在你心中“明月”、“不熄的灯”可以干什么?有何作用?(带来光明、温暖、信心、勇气等允许学生畅谈,引导学生感受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其中渗透着浓浓的母爱。)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诗节。借助课文结构图师生合作背诵诗歌。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

3、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齐读游子吟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感受母爱,感谢母亲,激发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四实践作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搜集阅读有关亲情的文章、诗歌。(推荐:同步阅读之慈母情深、我的母亲等)有兴趣的同学可选一个体现母子情的事物,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备课参考让诗歌点亮读者的眼睛谈五年级上册斗笠的创作与欣赏 斗笠这首小小的诗歌于2019年6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了一些反响。不少读者来信告诉我,这首诗歌像一粒小小的石子,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激起了波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年母亲节,我站在母亲的遗像前,对母亲产生了深深的思念。母亲含辛茹苦拉扯

4、大我们姊妹6个,她那普通而闪光的一生,常常感动着我。怀着对故乡和母亲的深深思念,我想创作一首反映故土情结和母爱的小诗。主题有了,就要选取一个小的角度,把一个大的主题浓缩在一个小的载体上。想来想去,觉得用故乡的斗笠来反映这一主题最具代表性。由于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长期生活的积淀,一个个新鲜的画面、一个个新奇的意象便涌流在我的笔端,我激动得不能自已,便一口气写出了小诗斗笠。斗笠这首诗并不长,只有五节二十行。它的内容也并不复杂,写了儿子在离开家乡的时刻,母亲没有什么好礼物相送,只吩咐儿子戴上一顶斗笠。然后,由斗笠生发开去,把故土情思和母爱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一位母亲崇高而伟大的胸怀,展现了一位母亲崇高的

5、思想境界。一首如此简单的小诗,何以会产生这样大的艺术魅力呢?我想,应该归结为小诗的亮点点燃了读者的眼睛。一首优美的诗歌,应该由许多亮点组成。亮点就是诗的闪光点,它常常隐藏在诗的字里行间,在读者读诗的时候,它便从诗中跳出来,使读者眼前为之一亮,点亮了读者的眼睛,使读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这就是诗的艺术魅力。这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亮点,往往由奇特的瑰丽的意象组成,一连串的闪光点,有时显得“妙语连珠”。有着妙语连珠的诗歌,一定会深深地感染读者,给读者一种愉悦的美的陶冶。小诗四句为一段,每一段都有一至两个小的闪光点。“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故乡戴在头顶”,意象是新的,给读者一种新

6、鲜的感觉。这是诗的第一个闪光点。接着,诗中写孩子不论走到哪里,都是故乡的第一朵蘑菇,这“一朵蘑菇”又是一个闪光点。在四句的诗歌里,有了两个闪光点,就会使读者茅塞顿开,给读者一种意境开阔的感觉。第二段写娘把鸟鸣编进斗笠,这是一个新的意象,又是一个闪光点。只有把鸟鸣编进斗笠,远行的孩子才能时时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即使在宁静的夜晚,也会有一串串鸟鸣滑进梦里。第三段写让孩子戴上斗笠,让孩子把这片故乡的热土靠近心胸。把斗笠比作“故乡的一片热土”是新的意象,这是这一自然段的一个闪光点。正因为斗笠是故乡的一片热土,孩子不论走到哪里,都能采到来自故乡的温暖,即使是寒流侵袭的冬夜,也会感到春意融融。第四段把斗笠

7、比喻为“故乡的花儿”,这是一个新的意象,也是一个闪光点。正因为小小的斗笠是故乡的一朵花儿,孩子不论走到哪里,都能闻到来自故乡的芬芳,而这泥土的芳香会在城市里弥漫,会拍打着城市的每扇窗棂。在诗歌四个小的自然段里,出现了五个小的亮点后,诗歌的最后一段,便是一个大亮点,这个大亮点就是把斗笠喻作“月亮”“娘心尖上的一点亮”和亮在头顶的“一盏不熄的灯”。由三个小亮点组成大亮点,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深化了诗歌所要表现的主题。它告诉读者,娘给予孩子的绝不只是一顶斗笠,而是从娘心尖上摘下的一点亮光,这亮光亮在孩子的头顶,为孩子的人生征程点起了一盏明灯。不少读者来信说,诗的结尾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被感动得

8、流下了眼泪。我说,这是小诗一个个亮点产生的冲击力和穿透力,它们像一个个“抓手”,抓住了读者的心,使读者感到一种阅读的快感和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了解这种创作手法。这种创作手法,仿佛一个人在旅途上行走,每走一段,就会遇到一盏路灯,许多路灯连接起来,就会把你的整个旅途照亮。写诗也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小的闪光点组合起来,就使你的整个诗篇在闪烁发亮。当然,这只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手法,其他地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试着理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诗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才能写出与读者心灵产生共鸣的好诗来,才能写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点亮读者眼睛和心灵的好诗来。王宜振

9、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少年月刊杂志主编。出版秋风娃娃、献给少男少女的诗、少先队之歌、笛王的故事、绿太阳、21世纪校园朗诵诗等著作多部。曾获陕西省蓓蕾文学艺术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二等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这首诗是选读课文,配合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做延伸阅读。很多教师对选读课文不是很重视,不把选读课文作为教学的规定内容,这是狭隘的教学观。就斗笠这首诗而言,可能恰好需要教师进行阅读指导,因为它的写作方法与其他诗歌不太一样。人教版课标教材从一年

10、级开始就选了不少诗歌,但难度是逐步增加的。就本诗而言,已经不像低中年级的诗那样直白,它运用了不少现代诗歌技巧。作者认为,这首诗的一些新鲜的意象打动了读者,这种新鲜的意象给读者一种新异而别致的感觉。例如,“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斗笠里有我编进的鸟鸣”。这种语言方式是陌生而新鲜的,甚至用语法分析是“错误”的,但却给读者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所以,诗歌语言就是要挣脱日常语言的束缚,古今中外真正优秀的诗歌莫不如此,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王宜振是著名的儿童诗人,他的童诗常常借用现代派诗歌中常用“思想知觉化”(也可以叫做抽象的事

11、物具象化)和“自由联想”作为两种主要的创作手法。诗歌评论家孙绍振在跨越时代的童诗一文中,把这两种手法取名为“远取譬”。何为“远取譬”呢?他指出,“古典诗歌的想象变形,没有这么大的幅度。传统的想象,属于浪漫型的近取譬,以生活的近距离感取胜,而现代派的想象则以远取譬,因而联想不但遥远而曲折。”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联结,而这个联结需要靠读者的联想、想象去补充,其审美愉悦也就在这联结当中。小学高年级的诗歌教学绝不能一读了事,“在读中感悟”的教法可能让学生不能获得太多解读诗歌的技巧,而这种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本册的最后一分钟也有很多的现代诗歌技巧。这个时候,教师不妨多看点诗歌理论的书籍,多给学生讲一点有关诗歌的“知识”,培养起比较纯正的诗歌趣味。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