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专题2[1].4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505038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专题2[1].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专题2[1].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专题2[1].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专题2[1].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专题2[1].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专题2[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专题2[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辛亥革命后,西式服装开始在中国流行,北伐战争时期始渐流行新式旗袍,30年代后期出现的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A、B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只符合“中西合璧”特点。答案:C2中国是一个饮

2、食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其中以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影响最大,统称为四大菜系。淮扬菜以什么地方的风味为主导()A甘肃B湖南C东北 D江苏解析:淮扬是指淮河、扬州一带,故淮扬菜是以江苏地方菜的风味为主导的。答案:D3“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席曾为女民兵题诗“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喜爱穿()A中山装 B列宁装C军装 D西装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男女老少都喜欢穿绿军装,故选C。答案:C4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轧死一人,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是铁路破坏了上海的风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毁了,机车和车轨被扔入大海。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

3、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思想阻碍近代科技传播解析:本题通过蒸汽机车在中国的使用而创设问题情境,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迁移理解能力,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的高考命题思路。材料中只说会破坏风水,没有封建等级制度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上国思想;既然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因怀疑“会破坏风水”,即把铁路拆毁,充分说明封建迷信对近代交通发展的阻碍作用。答案:D5下图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检阅部队时的照片,他当时身穿的服装是()A中山装 B西服C休闲装 D列宁装解析:根据图中四个口袋的样式即可判断是中山装。答案:A61958年5月1

4、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解析:中国最早的电视台是1958年创立的北京电视台。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故选A。答案:A7中国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好地利用了世界范围内的三次大的机遇。这“三次大的机遇”应该是()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多极化格局形成A BC D解析:结合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的国际形势,可知都是正确的。的说法不正确,当前的世界格局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未形成多极化格局。答案:A819

5、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握手、鞠躬,主要是为了体现()A民主科学的精神 B救国救民的思想C与旧时代的不同 D民主共和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习俗的变化是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都成了公民,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所以反映在礼节上握手、鞠躬是理所当然的,它所体现的时代精神自然是民主共和的精神。答案:D9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办报纸的国家之一,早在唐朝就出现了当时的官方报纸“邸报”,然而中国近代的报纸最早是由()A洋务派创办的 B维新派创办的C外国传教士创办的 D孙中山创办的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及新

6、教的传教士为配合本国的侵略行为纷纷在中国建立教堂,为了方便传教,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办报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故选C。答案:C10鲁迅先生这样描述咸亨酒店的顾客:“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反映了服装的()A保守性 B等级性C封闭性 D民族性解析: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讲究等级制度,身穿长衫的往往是读书人或有钱人,而穿不起长衫只穿短衣的人往往是穷人,故“长衫和短衣”体现的是封建社会人的等级性。答案:B11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

7、改革开放A BC D解析:对中国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共有五件:一是鸦片战争,中国门户被打开;二是辛亥革命;三是新文化运动;四是新中国成立;五是改革开放。所以都正确,故选D。答案:D12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其中开中国人办报先例的地点是()A上海 B北京C广州 D汉口解析:1873年,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故办报地点应选D。答案:D13在中国历史上,政府直接介入人民大众婚姻缔结行为(设置婚姻登记机构、颁发结婚证书)的时间很晚,基本上是民国以后的事。而婚姻登记制度的全面实施则是在1949年以后。右图结婚证最有可能出现在()A辛亥革命时期B1

8、927年至1949年C1966年至1976年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根据结婚证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革命委员会”可以推断出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C。答案:C14下图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通信工具,到2003年此通信工具用户中国占世界的第一位,到2010年它在中国的历史有()A128年 B100年C. 88年 D136年解析:电话是美国人贝尔发明的,1882年传入中国,到2010年共计128年,故选A。答案:A15下图是中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女演员阮玲玉,她主演的电影可能是()A风云儿女 B定军山C. 红高粱 D小花解析:A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B是1905年由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C和D都

9、是改革开放后拍摄的,故阮玲玉只可能主演A。答案:A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10、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析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据材料一、三,说明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变化: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

11、)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民报(指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之产生,当以同治十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之所为。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材料二: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指改旧换新),虽在穷乡僻壤,亦结数人合订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

12、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应试者以报纸为兔园册子(指明清时鄙视八股文选本的叫法),而服习不外乎是。东方杂志第14卷第6号材料三:清议报1898年创刊于日本,刊式与时务报多有相似之处,编辑水平则更上一层楼。梁启超为该报撰写了30多篇论说文以及大量诗文。清议报一面痛斥“逆后贼臣”,歌颂光绪圣德,一面热烈倡导民权,着重以“哲理”启迪国民。材料四: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揭露清政府统治的腐败黑暗,革命色彩鲜明。内容分言论、纪事、丛录三部分,辟有社说、专论、诗话、艺苑等栏,并配合时事新闻,登载有关政治、时事、社会生活的图画,以讽

13、刺画为主,行销甚广。材料三、四摘自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五: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办的一个公开的日报,它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初期。在九年多的时间里,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党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为党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是很大的。国际上,从欧美各国政府到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的。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也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及其经验的。新闻研究资料第9期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促使19世纪末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因素。(2)分析说明材料三、四、五中报刊所产生的不同作用。(3)依据材料四,概括民呼日报“行销甚广”的原因。(4)依据材料二、三、四、五,归纳报刊所具有的功能。答案:(1)西方的影响;科举改革的影响;社会的需要。(2)清议报:宣传维新思想(或倡导民权、启迪国民或推动维新运动)。民呼日报:宣传革命思想(或推动革命运动)。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人民群众中起了宣传、组织作用;让国外人士了解中国抗战的活动和政策。(3)适应形势;内容丰富;易于阅读。(或图文并茂)。(4)传递信息;社会教化;舆论监督;休闲娱乐。(答出其中3点即可)天星教育网 天星教育 Teso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