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世同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493806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四世同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四世同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四世同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四世同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四世同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四世同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四世同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世同堂的思想觉悟小论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时五千年未曾断绝并且推陈出新的文明,成就了这一文明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在从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学文化中,很多都是启迪心智并让人终生受用并孜孜不倦去研读的文学作品。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里,唐诗、宋词、元曲皆因运而生,这些文学作品也都是符合当时社会的进程的,但自明清以来,除四大小说以外,很难有再登峰造极的作品出现了,无疑这是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是因为没有一种好的思想文化的冲击所造成的消极结果。不过,在封建制度彻底宣布瓦解的时候,在民国初年,却出现了一种新鲜的文化思想,这种文化思想如同人的血液一样,在潜移默化之间督促着中国人类

2、文化的发展方向。这种文化就是伟大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民国初年,或五四前后期,也就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立意还是构思无不深刻披露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与人类思想的进步,可以这么说,产生的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最最有代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其价值也是历久弥新。换言之,新民主主义文化代表了五四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谓“先进”是一个历史的尺度,必须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反帝反封建是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要求。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它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无疑代表

3、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真理,是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寻觅而最终找到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指导下的文化建设当然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并为他们所拥有,无疑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方向。四世同堂可谓是一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它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真实描绘出了普通市民在沦陷中的北平生活的暗淡画卷。整篇故事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就是在这段时光里

4、,各种文化和思想不断冲斥着人们的头脑,有的干脆就接受日军的风暴式洗礼,成为彻头彻尾的日本人的走狗,如大赤包、冠晓荷等人,又有的奉行中国传统几千年的中庸之道,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如马老寡妇,再有的就是阿式人物的精神胜利法,为人处事,无孔不入,龌龊致极,如祁瑞丰等人。但是却有一种这样的思想,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不知不觉地稍然生根,次而发芽,然后逐渐成为一种新式的科学思想,并在国人心中广泛蔓延,最后由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思想是属于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是符合中国的发展规律的,诞生出这种思想的就是伟大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可以肯定的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内容和形式。这

5、种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色,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结合,但并不排斥外国的进步文化,而是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故事的主人公祁瑞宣是新民主主义思想的较早实践者,他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他始终带着沉重的历史和家庭包袱,他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苦闷不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可以说他是一个敢怒不敢言的“忍者”形象,

6、不过,幸运的是他的思想中爱国思想还是占主导面,因此,最终是在新民主义主义思想的召唤下,摆脱心理阴霾,配合老三搞地下工作。他也终于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另外有这一伟大思想的是祁瑞宣的三弟祁瑞全,与其说祁瑞宣的思想是在长期懦弱与愤恨中发泄出来的,而老三祁瑞全则称是为这个时代活力的象征,希望的所在。他是敢于反抗日本人的中国人的代表,其勇敢,机智,果断和日渐的成熟,使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激动和欣慰,虽然他只出现在故事的一前一后,但他抗战的身影却始终伴随着我们,直到胜利。书中写到其他的一些愤而反抗的人如刘棚匠、小崔等,都是一些社会的最底层百姓,他们长期忍受着日本人的铁蹄压迫,在经

7、过漫长的思想斗争以后,毅然走上反抗的革命道路,可以说他们都是一个具有新民主义义民族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从四世同堂几个不同阶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中,我们不难发现,书中所贯穿的这种意识是民族的,这种民族意识并不只是局限性的,而是存在于全民族各个阶层各个人群当中,它不被任何的东西所阻拌,也同样不被任何的东西所束缚,这是一种中国时代发展所具备的民族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认识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一个时代进步的产物。此外,书中所论调的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它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

8、,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在四世同堂里,祁瑞宣一直是一个反对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的代表者,在他身上,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影响极深的文人,不过他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这种民族文化,他没有把其中的一些封建性的糟粕和毫无科学而言的迷信思想也相应继承下来,这或多或少也算是那个时代人的觉醒吧,尤其是在文人阶级,这种意识应该可以说是初见雏形了。在老舍的笔下,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色,那就是同样居住在祁家旁边的日本邻居一个衰老的日本老妇人。老舍并没有像描写其他日本人一样把她也雕刻成一个让人厌恶的敌人,相反地却对这个角色充满了很多怜爱的元素,这种元素反应在书中便

9、是瑞宣对老妇人的看法,因此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便是瑞宣是一个恩怨情仇分明的伟丈夫,在抗战时期,受到剥削受到伤害的还有被国人视为敌人的日本民族,当然这种伤害相比较中国而言,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是老舍却以他独特的视角,把日本民族本身的优良之处也相应地提取了出来,这也难怪,瑞宣最后会发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慨。有人常把祁瑞宣跟老舍笔下别一个文学形象骆驼祥子进行对比,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祁瑞宣较之祥子高明之处,正是他最终冲破了传统文化的桎梏,摒弃了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找到了与时代、社会适应的新的文化。其实,书中描写这种新文化新思想的篇幅,是占全书的很大一部分的,这也充分说明老舍自己本

10、身的思想觉悟是非常高的,书中他还间接地强调是这种文化是还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四世同堂就是取定于这新民主义义时期的样的一个特定视角,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和汉奸走狗的卑污德行,更写出了北平市民不可征服的坚强意志。在老舍的这部长篇小说中,把民族文化和国民性格无所规避地放到日伪统治的刺刀尖下捶打检验,使民族文化精神中的病态和美德都得到较为充分的揭示,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反应了国人新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促使着当时社会的进步,督促着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就像书中的祁老人,他一

11、生恪守礼教,奉行“和气生财”,回避政治和一切纷争,但被逼到“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事后,也居然勇敢地出来捍卫国人与民族的尊严。书中另外一个作者用浓重笔墨描写的新民主主义的觉醒者钱默吟,它由诗人演变成一个革命战士,虽己年逾花甲,却仍奔忙于抗日的活动之中,他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毅力,让所有的人自惭形秽。但就是因为这一些人的出现,也使得书中的民主色彩更加张显得出来,在那样一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即使连半辈子活在清朝封建主义统治下的老人都起来反抗,就注定了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这种意识是要靠全中国人的觉醒来实施的,是要在长年累月不断求索真理的道理中慢慢匍匐着走向光明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

12、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而书中所描绘地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新潮思想,这一点在本身主人公祁瑞宣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不再重复。放眼观来,读者应该可以明白了,为什么四世同堂不以硝烟弥漫的战斗生活为时代缩影,也不以描写敌后出奇制胜的游击战的再现作为本书线索的噱头,因为一种新的正确的有时代深远意义的思想和文化对人的冲击往往比战火纷飞的战场更具有写的必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思想和文化来得更重要,就像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只要一个民族有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想文化,那么无疑,这样的民族注定很快就能走出阴霾的,开辟另一片天空的。总而言之,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