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3485961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二塘镇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课题 五柳先生传 主备人: 韦美兰 复核人: 潘燕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桓宽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老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汇2、品析词句,理解人物性格志趣,陶冶自身情操3、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轻松预习】(独学):、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2、。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在空白处翻译句子。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3、,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课堂导学】一、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疏通文意。二、再读填空(读文)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的五柳先生;“常著

4、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借黔娄之妻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三、合作探究(读人)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划出文中含有这个字眼的语句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并在文中相关位置进行评注。比如: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

5、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小结: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四、心灵回音(读己)五柳先生,您使我懂得了(提示:可以是对本堂课的反思与评判,也可以是对五柳先生的解读和评价,还可以是自己受到的激励和启示)(四)、展示才华欣赏了这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可以写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段文字,展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五)拓展延伸:完成“课外畅游”:我读到的陶渊明的作品。小组推选组员给全体同学讲解。五、作业布置背诵语文及课下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