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11中周海燕微课说明.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48214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乡11中周海燕微课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宁乡11中周海燕微课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宁乡11中周海燕微课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乡11中周海燕微课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乡11中周海燕微课说明.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味诗歌意境美微课说明宁乡十一中 周海燕年级: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鉴赏主讲人:周海燕科目:语文关键词:意境 意象 意境 艺术效果 情感 课程介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意境的含义,感悟古代诗歌意境之美,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意境美的基本思路。能力目标:探讨归纳古诗鉴赏悟境、会神、炼情的方法,培养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一、 导入(配乐、课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初步感知古诗词的意境美)通过对一首熟悉诗歌白居易忆江南的鉴赏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体味诗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适当总结:

2、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白居易巧妙地做到了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别出心裁地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表达了对美丽江南的思念,营造了永恒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并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这种艺术境界我们称之为“意境”。二、了解何为意境(一)意境1、我们已经初步感受了意境之美,那么什么是意境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图景,与诗人主体的审美情融合为一体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就

3、是意境。2、实例感悟意境美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问: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鼓励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讨论回答,明确:秋夜 月光下去了 乌鸦叫乱了漫天的霜花 江枫渔火,缕缕清愁 钟声响了 客船游子,难以入眠/天空悄悄地闭上眼睛,你的朦胧托起了我的心,月明星稀,江枫渔火,回首飘向,姑苏城外,夜半钟声,漏出寺外,游过江面,飘进耳中,一个清,一个幽,一个雅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冷绝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生凉,那

4、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点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二)常见意境美(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幽明静之美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雄浑壮阔之美)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凄凉冷落之美)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清新自然之美)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悲怆凄凉之美)(三)常见意境美例举,生齐读孤寂冷清、恬静安谧、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空寂寥落 、雄奇优美、悲凉慷慨,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三、 走进高考意境类题目怎么考常式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问: 1

5、、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或分析其如何营造意境的。)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四、 真题演练,归纳答题思路(一)真题演练1、 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学生回答基础上明确: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6、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2、((全国卷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学生回答基础上明确: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

7、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二)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请一生归纳,师补充)1、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五、 课堂巩固练习(生讨论,自己写答案,选取代表答案,用投影仪展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