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论文开题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3480617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供给侧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供给侧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供给侧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供给侧论文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给侧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论文开题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工程硕士生和农业推广硕士生用)学号:长江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供给侧改革下农民利益保障体系研究学科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利用所属院系:农学院入学年月:2014年9月导师:李俊凯教授研究生:王凯彪填表时间:2016年4月10日研究生类别(M)1工程硕士2.农业推广硕士M3.体育硕士4。工商管理硕士支撑论文科研课题来源3)1.国家级.省部级3.横向4.自选M论文课题类型(M)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M3.综合研究4.其它论文经费来源(M)1课题资助3启筹M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学科前沿等)

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粮食生产大国,占据着世界耕地的7%,有着广泛的耕地资源,但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人口总数的20%,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粮食生产,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供给侧改革,2016年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随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这是党中央在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本文根据中央的这一决策对供给侧改革对农民利益的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3、农民的收益,及生活品质,从而整体提升我国的国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以此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研究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供给侧改造下农民利益保障体系的研究,了解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农民的生活情况,寻找有效的解决当前农业问题的办法。为供给侧的改革,农民利益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建议。长期以来,以需求理论为导向的供给模式造成农村公共物品的低效或无效供给。鉴于此,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需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进行理论修正与现实检讨。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其行政模式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回应性政府行政模式固有的缺陷使其

4、无法跳出回应性、需求一一供给为导向的公共物品供给怪圈,陷入供给困境之中。因此,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侧改革必须借助于政府行政模式的变革与转型。前瞻性政府行政模式弥补了回应性政府模式的诸多缺陷,从根本上增强了政府的前瞻性,它是有效化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可行性策略1。在新的五年里,中国将坚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结构调整、引领新常态作为主攻方向,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推动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改革,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以下就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21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关

5、于供给侧改革的研究很多,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2.1.1国内关于供给侧改革内容的研究王霞重点分析了供给侧学派的形成及其主要思想,主张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弹性以刺激投资和劳动供给,减税促进供给增加和生产率提高,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以提高生产率,财政支出、投资等宏观政策要着力于刺激有效供给,调结构、促转型更应重视供给管理5。刘世锦认为供给侧改革也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排除宏观政策的必要调整,比如采取供给学派所强调的减税等措施,但重点还是在微观层面,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4。2.1.2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

6、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22。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

7、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8;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16。2.1.3国家在农业供给侧

8、改革的政策方针1、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3)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4)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5)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6)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8)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1)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2)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3)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4)实施食品安全战略。3、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1)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2)加强农产品

9、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4)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4、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4)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21.实施脱贫攻坚工程。5、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1)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2)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3)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4)完善农业保险制度。(5)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10(1)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

10、平。(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4)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4。2.2国内关于农民生产、收入问题的研究2.2.1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在农村地区也得到快速发展和大力推进,但农村信息化存在着供求关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农村信息化进程中信息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表现在信息表达载体的本地性与信息表达行为的异地性、信息供给技术的先进性与信息消费技能的滞后性、信息供给风险的扩大化与信息安全保障的有限性和信息供给过程的碎片化与信息获取方式的单一性等层面。文章指出,化解农村信息化进程中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采取打造本地化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构建以民为本的信息供给体系、增

11、强农民信息识别与区分能力以及推进信息整合型协同化的供给等举2016年的第8期上刊登了题为直面“三农”新挑战落实发展新理念一一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的文章,文章主要对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三农问题的内容进行了陈述及分析,我从中知道了我国的农业问题中正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应加快供给侧改革的步伐,改善农业发展状况7。2.2.2分析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为基础,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KS和T检验筛选投入产出指标;然后,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最后利用面板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

12、率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从业人员对农业生产效率值的影响较为明显;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会显著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11。2.2.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由需求约束型向供给约束型转变。其中,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逐步递减。利用修正后的古典估算法,对现阶段全国和各省(市、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测算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总体规模为4266.59万人,较2000年大幅减少了1097.04万人;在空间分布上,我国的剩余劳动力仍然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份,特别

13、是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而像京津沪等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的剩余劳动力已几乎吸纳完毕;此外,劳动者报酬占比和工资性收入占比都呈现出U型走势,并且其出现拐点的时间节点恰好是我国经济第一次遭遇民工荒和招工难的2004年17。2.3关于农村在供给侧改革下的具体措施2.3.1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大压力,以及环境资源双重约束。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压力明显加大:一方面,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地力的下降,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农业已成四化“短板”

14、制约着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潜力没有充分释放,使工业化、城镇化也是危险的。2.3.2只有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靠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28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土地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土地流转一条路,从各地实践看,还包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

15、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22。总之,我国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方面的文献都是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分析和解读。具体落实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以实际案例,以政策施行后的效果为导向,进行总结归纳,最终得出一套农民收入保障的体系。3、国内外研究动态(1) 、国外的研究动态供给侧最早出现在经济学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就出现了名为供给侧革命的经济时间,在一战之后美国延续了世界一号强国的地位,经济也开始向现代经济发展,但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此引出了名为供

16、给侧的新经济改革,并将此改革在其他领域上进行改良应用,这股由美国发起的经济改革之风字啊不久以后席卷了整个欧洲。后来的德国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后经济萧条破败,战后当局果断的采取了美国在一战后的经济改革手段,并根据本国的国情进行改良,制定了一系列的供给侧改革方案,并取得里相应的成果。随后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加拿大等都进行过各种形似的供给侧改革,可以说供给侧改革在国外已经发展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 、国内研究动态相比于国外,国内的供给侧改革才刚刚兴起,尤其是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更是在最近几年的两会上被中央领导所提及才被大众所了解,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外国的供给侧改革战略为我国供给侧改革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 4、参考文献李金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