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76].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3479762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7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7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7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7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7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7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株待兔》教学设计[76].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守株待兔+南辕北辙【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一句。2.借注释、给绘本配文理解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从寓言故事中明白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妄想不劳而获的道理。【学习重点】1.读通、读懂小古文。2.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学习难点】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并拓展阅读。【学习过程】一、重逢小古文1.小游戏“超级联想”:根据图片猜故事。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超级联想,看看谁能根据图片最快地猜出这是什么故事?有信心吗?如果老师只提供几种事物,大家能猜出来吗?我们来试一试。出示小图片:兔子、树桩、农夫,猜故事名字:守株待兔。我们刚才

2、猜的都是寓言故事。2.不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则寓言是文言文,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选自韩非子.五蠹。请大家齐读课题。二、走近小古文1. 学生尝试读(1)孩子们,想一想,在学习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时,我们是如何朗读的?(2)现在请大家拿出课文纸,尝试着读一读这则古文小故事,至少读三次。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停顿。2.师范读小古文守株待兔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情,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教师做出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样子)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朗读时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先听老师来读一读,注意一边认真听,一边画出句子中的停顿。3.学生练习读节奏。指名朗读,根据学情引导读准停顿。4.师生承接

3、读(1)老师把这则故事改成了一首小诗,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读蓝色字,大家读红色字,怎么样?(大家跟老师配合的真默契!)(2)男生读蓝色字,女生读红色字,再来试一试。5.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现在我们穿越到古时候,那时的文章是竖着的,需要从右往左读,我们也来当一个小古人来读一读。谁来试?过渡: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大家在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会更喜欢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三、走进小古文1. 回顾文言文学习方法:组词法、换词法、借注释、看插图2. 出示自学提示:借助注释自由读文,读懂的地方画“ ”,不懂的地方标“?”3.小组合作交流

4、。交流不理解的句子,请小组的同学共同解决,然后说说每句话的意思。4.老师指导点拨。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举手提出来,我们来共同解决。 预设:(1) 没有举手,看来大家自学的能力非常强。(2) 有问题举手: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5.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对课文的理解,看你能不能给绘本配上合适的文字?谁来挑战?预设:1号题:“田中有株” 你会这幅图配上文中的哪句话?你为什么给它配这句话?2号题:“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 你能给读绘本的小朋友讲讲这句话的意思吗?(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2) 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3号题:“宋人有耕者” 你

5、已经读懂这句话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个农夫刚开始也是勤劳的人。4号题:“兔走触株,折颈而死。”(1) 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 既然兔(标注:走)走触株,怎么就折颈而死了呢?(3)了解古人“走”字的书写演变。走,金文(彳,行进)(夭,挥舞双臂)(止,脚),表示摆臂奔跑。“走”即是“跑”,可见兔子当时跑的怎样?(很快)兔子为什么这样拼命地跑?(有可能遇到的猛兽或者遇到了猎人,正在逃命。)师小结:正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只野兔急于逃命,才慌不择路跑到了种田人的地里,因为要逃命才跑的像离弦的箭一样,才使它一下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所以,这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纯粹是什么?(意

6、外、凑巧、偶然、巧合)5号题:“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1) 知其意否?(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2) 你觉得他的做法怎么样?6.重温故事,读一读完成的绘本。孩子们,现在你们都成了绘本小作家了,一起来读读我们自己完成的绘本吧!(学生看绘本齐读课文)四、走出小古文学完了这则寓言,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1)学生自由说。(2)小结:农夫花很久的时间去做一件不可能再次发生的事儿,(心存侥幸心理,想不劳而获,)希望是会落空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五、 拓展阅读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坐车的人想去( ),( )在( ),他却往( )走。六、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板书设计:5.守株待兔 心存侥幸 一分耕耘 不劳而获 一分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