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杜牧小传.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3476035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杜牧小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整版)杜牧小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整版)杜牧小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整版)杜牧小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杜牧小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杜牧小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牧传记说到诗人,我们肯定会想到唐代诗人辈出,佳作如林;说到唐文学,我们也无不想到唐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唐文学的繁荣以诗为最高成就。它是一代文学的标志。盛唐的辉煌让李白、杜甫等诗人有了进取的精神,、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度。然而安史之乱之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一些人士大受打击,长庆以后中兴成梦,诗也渐成退潮之时,而这时诗坛又在一片退潮中掀起了小股波浪。他们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有“小杜”之称的杜牧便是这股波浪,他是一个诗人,他有军事家的策略,他有政治家的才能,他和他的诗成了晚唐一道靓丽的风景。晚唐诗坛的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反映现实的作品不多,杜牧的出现了完全打破了这种形式,他

2、能写现实、写国计民生,特立独行于晚唐诗坛。一、 家道变迁,少年志怀高远二、 8年幕僚,初入仕途,惨淡收场杜牧制策登科后,被授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任职不到半年就应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之辟为江西团练巡官,事大理评事,赴洪州充任幕僚。830年,沈传师迁宣*观察使,杜牧也随同前往宣州。不知道杜牧选择幕僚放弃弘文馆校书郎一职是对是错?更准确地来说选择入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从此以后,杜牧的生活开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的举措也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杜牧一生都以他的祖父为榜样,所以他选择进入幕府来作为他以后能一展宏图的跳板,然而这个决定却让他度过了枯燥乏味,碌碌无为的8年。文宗大和5/6年,杜

3、牧在宣州幕中度过。这段时间他为李贺集作序,还与沈传师和沈术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他听到听说牛僧孺由武昌节度使入相,杜牧有感他在武昌时候的赫赫政绩,作了寄牛相公,写“六年仁政讴歌去,柳远春堤处处闻”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此时的杜牧还抱有青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他在为统治者任用贤臣而高兴。文宗大和7年,杜牧应牛僧孺之辟,赴扬州,为淮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此时的杜牧已经31岁了,入幕府已经5年了还是无所作为,杜牧的激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了。扬州是一个风花雪月之地,自唐初以来,开明的风气使得狎妓冶游成为一种风气,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也总是流连于烟花之地,再加上晚唐的光景使得一些有志之士放弃仕途,更

4、加助长了这种风气,于是杜牧也大受影响。杜牧在供职之余,颇好宴游。“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就是在扬州生活糜烂而被人称为“风流才子”。杜牧终日流连酒色,甚至让牛僧儒不得不派人暗中保护他的安全,等到他离开扬州赴京时,牛僧孺还叫人抬出几箱关于杜牧每天行踪的报告,可见当时杜牧有多么风流。这难道是杜牧的本性吗?我想不是的,是因为当时正直旷日持久的牛李党争,两派都赏识他的才干,可是杜牧是一个性格秉直的人,他不会趋炎附势,不会迁就、倾向某个党团,所以他处于夹缝之中,只能做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官。多少年的时间下来自己还是毫无发展,仕途无望,他颇感壮志难酬,郁闷不已,所以他寄情与酒色来排解自己心中的不

5、快。但是杜牧并非完全堕落下去,在扬州期间,他还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写了罪言原十六位战论守论等军事论文,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一直关注的国事,一直思考着为国家寻找治国之策,他关注政治,所以他才会力顶用武力削藩的策略。835年,杜牧转监察御史,赴长安供职。杜牧结束了8年枯燥的幕僚生活,重新拾起已经削弱的斗志,正准备大干一场,青史留名。在进京途中,他突闻李甘因受李训、郑注等人被贬,朝廷中正酝酿这一场朝臣与宦官的争斗,这个消息对他来说犹如是晴天霹雳,本来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能大展拳脚的政治舞台,现在却混乱不堪,他的心情很是复杂。甘露之变的前兆让杜牧急转方向,分司东都。这时我们不得不佩服杜牧的政

6、治远见,他当时因欲避朝中皇帝、朝官与宦官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而避世洛阳的决定让他躲过了“甘露之变”这个政治浩劫,或许这是他的幸运,或者这又是他的无奈,因为一次与京城的擦肩而过可能会导致他再无可能进京。杜牧作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历数李训、郑注等人的陷害贤臣,专权罪名, 表达自己对李甘的同情和自己无缘朝廷的愤怒。在洛阳东都,他遇到了江西歌妓张好好,想到曾经她是沈术师的宠妾而现在却当炉卖酒,不禁感慨命运的无法掌握,一是为张好好等歌妓鸣不平,一是表达自己仕途坎坷的无奈。杜牧羡慕冀处士淡泊名利的胸襟和潇洒飘逸的生活,以及经邦济世的才能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连昌绣岭行宫在,玉辇何时父老迎”他希望河山能够振

7、兴。此时的杜牧的心境只能说是:充满了有志难逞,沉抑下僚,无所作为的苦闷和不平。二归隐与入仕的纠葛,杜牧二次入京837年,杜牧因弟弟眼疾,告假百日,东下扬州,陪弟弟看病。在禅智寺里感觉到的清幽雅静使得杜牧受伤的心更加感觉到孤独。838年,杜牧第二次进入宣州幕中,但是这和第一次岁沈传师来宣州情况不同。前次刚入仕途,壮志满怀,此次正被卑官薄宦和有志难展的苦恼煎熬着,加上身上还带着重病的弟弟,心情是凄楚的。他惆怅的心情无法排除,只能寄情山水,不停地游玩宣州各地,好像是想要用满眼的景色来充斥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忘却一切烦恼。杜牧登宣州城内名胜开元寺,描写登楼时的所见之景,写下了题宣州开元寺,可是想那诗圣杜甫

8、登高也只是慨叹年老人至苍茫的无奈,杜牧又何能完全抛却苦闷的心境呢?此时的他真希望滂沱大雨冲刷所有的烦恼大雨行。题宣州开元寺偶游石盎僧舍是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溪下舍人这些诗都表现了宣州美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纵情山水,归隐之心跃然心头。然而杜牧性格、志向、爱国心,他的社会理想只会让他依然浮沉于世。我也觉得杜牧真像众人所说那样是在故作旷达。的确,严酷的现实让杜牧磨光了早年的锐气,自然中的青山秀水让他疲惫的心得以休憩,他很想像元处士那样身世两忘,纵情山水,拜托尘世的烦恼,但是他只是羡慕而已,他做不到,因为他那颗看似平静的心还是会为国家而激动起来。838年,因百日假满,杜牧迁左补阙,史馆修纂。他

9、没有拒绝,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为人臣子,另一方面他没有完全失去希望,他觉得第一次的擦肩而过让他与政治舞台失之交臂,这次他定能把握住机会,只不过是没有当年的激情,而是有些犹豫,或许是长时间沉迷山水让他激进的心有些缓和了吧。杜牧经长江汉水、经南阳、武关商山而至长安,一路上心处于归隐与入仕的纠葛中。此次入京依旧还是那么短暂,当时正值李党是朝廷的主力,虽然他推崇李德裕对藩镇处理的策略,但是由于李德裕顾忌他与牛党相交甚好,他还是遭到排挤,被贬为黄州刺史。可想而知他的新是多么的低落,他只想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恢复盛世局面出一份力,却因为朋党之争使自己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他不服,他无奈,他悲痛。他一向主张“

10、文以致用”“不务奇丽,不涉世俗”,所以他的诗完全表达了他的低落。他写君斋独酌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愤懑,写早雁抒怀表达对国家危难、百姓疾苦的担忧。在黄州和池州任上,他察访调查,革除了地方上的很多弊政,为整顿治理地方做出了努力。虽然沉郁的官场经历、内忧外患的时局使得杜牧“少年垂白须”张好好诗并序至为黄州刺史,更是“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却又沉沦下撩,才不见用,青春时期雄心勃勃的经国济世之情日渐低落,然而到了会昌年间,皇帝又有所作为,又任用有政治才能的李德裕为相,使得国家出现了较好的政治局面,这时杜牧的政治热情受到鼓舞,经国济世的愿望在此腾起。于是他又向社会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平

11、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843年,李德裕发兵讨伐泽路、抗击回纥,杜牧经兴奋地未等捷报就唱起了凯歌,又积极上书,陈述自己的军事观点,844年,国家要收复河湟,他甚至要请命出关,杀敌报国。会昌年间的中兴之势让杜牧重新燃起了对社会美丽的幻想,虽然我们都知道那是垂死前的挣扎。武宗会唱5年,杜牧为池州刺史。在池州,他还是上书李德裕,论江戝事,还是希望李德裕能采纳他的建议,并且重用他,可是朋党之争还没有结束,杜牧依旧无法有所作为。七月,“唐武帝灭佛”事件又轰动一时,远在池州的杜牧听闻之后不仅为统治者拍掌叫好。寺院自唐五代皇帝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有着独立的政治,并且可以免徭役,这大大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加重了

12、国库负担。武帝的这一举措让杜牧看到了统治者有意兴邦治国,让杜牧拍手叫好,但是这一举措又让那些僧尼的命运发生重大的转变,“日暮千峰里,不知何处归”,还老僧俗斫竹等都表现了僧尼还俗的落魄和苍凉,表达了杜牧的深切同情。846年9月,杜牧移睦州刺史。从黄州到池州到睦州,杜牧一直徘徊于政治边缘,他曾经抱有希望,认为自己为国君治理好地方就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可是国事还是那么紧张,国家还没有稳定下来,会昌年间的中兴快要褪尽,6年的辗转的刺史生活让杜牧更加觉得人生的灰暗。此时的他好像是受伤的小鸟,希望回到家的怀抱,他开始感觉自己漂泊于外,对家乡、对友人无比思念,同时又感觉自己年老,有点力不从心,心情自然更加低

13、落。“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不仅看透了人生,对自己 急于追求功名,没有看透事实颇感可笑,饱含了无奈之意。三次入京,坚决出仕,安享晚年宣宗大宗二年,杜牧内迁为司勋外郎、史馆修撰。九月初,自睦州启程,取道金陵、宋州,十二月抵长安。一路上他不停地告诫自己要谨少慎微,为官须乖巧,以免重蹈覆辙。他甚至发出“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的感慨。除官归京睦州雨霁相比年轻时的豪放不羁,相比于第一次入京时的斗志昂扬,现在的杜牧俨然有了稳重的感觉,他很想好好把握这一次机会,因为自己已经年老,这样的机会又能有多少呢?大中三年,吐蕃内乱,沙皇地区人民起义,唐朝趁机收复了原州、秦州等地,杜牧以及夸张的手笔歌

14、颂了宣宗的功勋,“吉甫裁诗歌盛业,一篇江汉美宣王”,他还把自己多年的心血孙子注献给了朝廷。这次在京两年时间算是最长的一次,然而杜牧并未能向范仲淹、王安石一样有所作为,只是难着微不足道的俸禄养家糊口,而这些俸禄根本不够日常开销。他看到统治者一味粉饰太平,重于玩乐,唐王朝腐败不堪的局面没有改善的趋势,于是杜牧终于看到了本质。他对统治者的幻想彻底打碎,他终于明白,并非一些能人志士能挽救国家,而是统治者的昏庸才是根本。于是杜牧在850年三上宰相乞求出为湖州刺史。有人说杜牧要求湖州刺史,是因为有一个十年之约。故事又不得不追溯到杜牧第一次在宣州幕僚的时候了,杜牧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盛情款待,找来全部妓女,可是杜牧没有看到一个满意的,于是他建议湖州刺史在江边举行一个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看,而他则在人群中找自己中意的美女。终于在晚上,他看到一个乡村老妇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姑娘,杜牧一看便说:“此女子真是天姿国色。”便与妇人相约十年之后来娶她,若是没有如期赴约就另行嫁人。后来他一直想念那个女子。后来十年以后杜牧再次去而那个女子早已结婚,杜牧还写下“自是寻春去校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自满孙”,所以就有了这种说法,不管是何种理由,反正杜牧已经无意仕途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