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343254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钢筋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钢筋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钢筋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钢筋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基础知识学习材料题库摘抄于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大于1m的混凝土,或因混凝 土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2. 水胶比是指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3. 混凝土浇筑温度是混凝土经过平仓振捣后,覆盖上层混凝土前,在距混凝 土面10cm深度的温度。4. C20F20W8的表示设计龄期28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抗冻等级为 20,抗渗等级为8的水工混凝土。5. 先出厂的水泥应优先使用。袋装水泥储存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储存 时间超过6个月时,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2、6袋装水泥堆放时,应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 过15袋,并留出运输通道。7粗骨料的分级可分为小石、中石、大石和特大石,粒径分别为5mm20mm、 2040mm、 4080mm 和 80mm150 (120) mm。8.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不超过钢筋净间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 素混凝土板厚的1/2。9. 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对骨料的含水量、外加剂配置浓度,以及混凝土 拌和物的出机口含气量、坍落度和温度等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必要时应加密检测。10. 混凝土运输不得在运输途中和卸料时加水。混凝土因停歇过久已初凝或已 失去塑性时,应按不合格料处理。11. 混凝

3、土卸料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措施或 其他骨料分离措施。12. 混凝土入仓布料应均匀,堆料高度应小于1m。13. 车辆运输混凝土时,车厢应平滑、密封、不漏浆,平底汽车装载混凝土的 厚度不应小于40cm,避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造成卸料困难和发生分离。14. 吊罐运输混凝土时,吊罐罐体及附件应安全可靠,不得漏浆,并应及时清 洗,吊罐入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撞击模板、钢筋和预埋件。15. 溜槽(筒、管)运输混凝土时,溜槽(筒、管)应设置防脱落措施,节间 应连接牢固、平顺;溜槽(筒、管)内壁应光滑,浇筑前宜用砂浆润滑内壁,采用 水润滑时仓面应有排水措施;运输结束或溜槽(筒、管

4、)堵塞时应及时清洗,并防 止冲洗水流入新浇筑混凝土仓内;溜管垂直运输高度超过15m时应设置缓冲装置。16. 当使用反铲等辅助设备浇筑混凝土时,要求必须配置专门的受料设施向反 铲给料;要求反铲行驶至作业半径范围内,方可定点卸料,不得抛撒,且堆料应连 续;受料斗和反铲斗应及时清理,不得有混凝土结块入仓。17. 泵送混凝土运输应符合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有关 要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应排净拌筒内积水;搅拌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 给混凝土泵喂料前和喂料过程中均不得往拌筒内加水,以保证混凝土质量。18. 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应可靠稳定,其支架不得支承在脚手架上;水平管的 固定支撑宜

5、具有一定的离地高度;每根垂直管应有2个或2个以上固定点;垂直管 下端的弯管不应作为支承点使用,宜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严格按照要求安装 接口密封圈,管道接头处不得漏浆。19. 混凝土浇筑前,应针对浇筑仓面的具体情况做好仓面设计,主要包括:仓面特性分析I、明确质量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资配置以及质量保证措施等。签发开仓证前,应检查浇筑资的配备情况。20. 新浇筑混凝土与基岩或混凝土施工缝面应结合良好,第一坯层可浇筑强度 等级相当的小一级配混凝土、富浆混凝土或铺设高一强度等级水泥砂浆。21. 混凝土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并符合下列要求: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浇筑,且层面平整;台阶法施工的台

6、阶宽度应不小于2m;浇筑钢管 或圆形孔洞底部混凝土时宜先从一侧下料,振捣至另一侧出现混凝土后再对称下 料,保证底部混凝土浇筑密实;浇筑压力钢管、竖井、孔道、廊道等周边及顶板混 凝土时应对称均匀上升。22. 混凝土浇筑坯层厚度,应根据拌合能力、运输能力、浇筑速度、气温及振 捣设备性能等因素确定,可为30cm50cm。23. 混凝土浇筑坯层的允许最大厚度,可根据振捣设备类型确定。当采用软轴 式插入振捣器时,浇筑坯层最大允许厚度为振捣棒(头)长度的1.25倍。24. 混凝土入仓后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仓内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 分部至砂浆较多处或待振捣的混凝土面上,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

7、内部 蜂窝。25. 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平仓代替振捣或以振捣代替平仓。26. 混凝土振捣时间应经现场振捣试验确定,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 开始泛浆为准,避免漏振、欠振或过振。27. 混凝土振捣第一坯层时振捣棒头应距硬化面5cm,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 棒头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5cm10cm。28. 采用手持式振捣器时,插入混凝土的间距应根据试验确定,并不超过振捣 器有效半径的1. 5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仓内加水,并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及时排除仓内 的混凝土泌水,不得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30. 混凝土的允许浇筑间歇时间是指下一坯层混凝土拌合物加水时起到上一坯 层混凝土

8、振捣完毕为止,不经任何层面处理直接浇筑就能够满足坯层间结合质量要 求的最大历时,包含拌和时间、混凝土运输时间和仓面覆盖间歇时间。31. 混凝土能重塑的标准是将混凝土用振捣器振捣30s,周围10cm内能够泛 浆且不留孔洞者。32. 混凝土允许初凝面积是指大坝迎水面15m以内无初凝现象,其他部位初凝 累计面积不超过1,并经处理合格。33. 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超过允许浇筑间歇时间,但混凝土能重塑的, 经批准可继续浇筑;局部初凝但未超过允许面积,可在初凝部位摊铺水泥砂浆或浇 筑低1个2个级配混凝土后,继续浇筑。34. 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的,或混凝土平均浇筑温度超过允许偏差值, 并在1h内无

9、法调整至允许温度范围内的,应停止浇筑并按施工缝处理。35. 浇筑仓面混凝土料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挖除:1)不合格料;2) 高等级混凝土部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料;3)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混凝土 料;4)已初凝未进行平仓振捣的混凝土料;5)长时间不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 凝土料。36. 混凝土施工缝面应无乳皮、露粗砂,有特殊要求的如迎水面防渗区等部位 应达到微露小石。37. 混凝土收仓面应浇筑平整,抗压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下道工 序的仓面准备工作。38. 工程实践证实广泛使用的高压水冲毛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而又能保证 质量的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方式,推荐采用。39. 混凝土表

10、面毛面处理宜采用25MPa50MPa高压水冲毛,也可采用低压 水、风砂枪、刷毛机及人工凿毛等方法。三峡工程试验表明,高压水冲毛时间以收 仓后2436h最佳,每平方米冲毛时间以0.751.25min最佳。40. 雨季浇筑混凝土时,应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合理安排施工,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1)骨料仓应排水通畅;2)运输工具应采取防雨、防滑措施;3)浇筑仓内 采取截水、排水、防雨措施,防止周围雨水流入仓内,仓面一般应备有不透水覆盖 材料;4)增加骨料含水率测定频次,适时调整拌和用水。41. 在小雨天气浇筑时,应适当减少混凝土拌和用水量和出机口混凝土的坍落 度,必要时可适当减小水胶比;做好新浇筑混凝土面尤

11、其是接头部位的保护工作。42. 无防雨棚的仓面,中雨及以上的天气不得新开混凝土浇筑仓面。43. 对正在浇筑混凝土而中途遇中雨及以上天气时,应视下雨的持续时间和仓 内的实际状况处置。遇中雨时,应及时采取遮盖、排水措施,可继续浇筑;如下雨 持续时间长、仓内面积较大,且积水无法排除干净时,或遇大(暴)雨时,应停止 进料,并对已入仓的混凝土立即振捣密实和遮盖。44. 因下雨暂停的混凝土仓面,雨后应先排除仓内积水,如混凝土能重塑,被 雨水冲刷的部位应加铺砂浆后继续浇筑,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45. 混凝土平仓振捣完毕至终凝前,不得人为扰动或堆放重物,并避免仓面积 水或曝晒。46. 混凝土应在初凝3h后潮湿

12、养护,低流动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尽早开始保湿养护。47. 有抹面要求的混凝土养护应特别注意,不得在混凝土终凝前过早在表面洒 水,避免起皮、砂化,抹面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48. 混凝土养护应连续,养护期内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不允许时干时湿, 避免混凝土水分蒸发、冷空气袭击、表面干湿变化而产生裂缝。49. 混凝土养护水的温度不应对混凝土产生冷激效应,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度 差不宜大于15C。50. 潮湿养护主要是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水平面一般采用喷雾养护、旋转喷 头洒水、人工洒水养护或湿麻袋养护等方式;垂直面一般采用挂管流水养护、养护 剂养护方式。高温季节采用流水养护,不仅有利

13、于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还有利于 表面散热。51. 为有利于水工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散热和后期强度增长,无论采用何种水泥 和掺合料,养护时间均不宜少于28d,对于重要部位或设计有要求时还应适当延长 养护时间。52. 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案应按照设计要求制定,适当留有余地。通水冷却应遵 循“小温差、早冷却、缓慢冷却”的原则。53. 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口温度与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回升,以及允许浇筑 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根据允许最高温度计算允许浇筑温度。未 明确温控要求的部位,其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大于28C。54.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是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最有效、最直接、最主动的 方法,是施工

14、现场的主要温控指标。55. 高温季节施工混凝土时,宜采取下列措施:1)混凝土运输工具采取隔热 遮阳措施,并缩短混凝土运输及卸料时间;2)混凝土入仓后及时平仓振捣,平仓 振捣后及时覆盖隔热材料;3)采用喷雾等方法,保持混凝土浇筑仓面湿润和降低 仓面气温;4)尽量安排在气温较低的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块尺寸较大时, 可采用台阶法浇筑。56. 目前通水冷却过程一般分三期,为初期冷却、中期冷却和后期冷却,初期 冷却主要是削减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控制混凝土早期最高温度。57. 混凝土初期冷却通水时间、流量和水温应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通水时间 不少于21d,水温与混凝土温度之差不宜超过20C,水流方向应

15、每24h调换1次。58. 混凝土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浇筑初期,而初期的表面温度骤降是引起表面裂 缝的主要外因。59. 在施工期遇气温骤降时,应采取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防止寒潮袭击。浇 筑的混凝土顶面应覆盖保护至气温骤降结束或上层混凝土开始浇筑前。60. 为避免在寒潮袭击和空气流畅的情况下,受温度变化和干缩的综合作用而 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宽缝重力坝以及隧洞、竖井、廊道及其他孔洞的进出口宜进 行封闭和表面保温。61. 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应以浇筑温度、最高温度等设置温控预警值。62. 日平均气温连续5d在5C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d在-3C以下时,应按低 温季节要求施工。63. 混凝土早期允许受冻临界

16、强度,大体积混凝土不应低于7MPa或成熟度不 低于1800C?h,非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85。64. 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方法,温和地区宜采用蓄热法,风沙大的地区应采取 防风设施;严寒和寒冷地区预计日平均气温在-10C以上时,可采用蓄热法。蓄热 法是指采用保温措施,利用原材料加热和水泥水化热的热量,以保证混凝土强度正 常增长的施工方法。65. 采用蓄热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模板应严密,孔洞和接头处 等的保温层应搭接牢固,并保证施工质量;2)有孔洞和迎风面的部位,应增设挡 风保温设施;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使用不易吸潮的保温材料立即覆盖保温。66. 低温季节混凝土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适当延长,同时应控制并及时调整混 凝土出机口温度且不低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