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洲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3425920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洲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XX洲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XX洲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XX洲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XX洲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洲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洲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工程概况2、水文气象3、工程地质4、工程任务和规模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6、水力机械及金属结构7、施工8、水库淹没9、工程投资框算10、经济评价11、项目联系人12、相关附件XX水利水电枢纽建设工程项目1、工程概况XX水电站位于XX县境内XX干流的下游,是XX干流13级开发的第11级,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6600km2,占XX流域总面积的94.8%,正常蓄水位49.00m,装机48MW,正常高水位时相应库容为3850万m3;多年平均流量为Q = 699m3/s,属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工程等别为等,永久性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船闸设计通航吨位为300t,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

2、。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工程。2、水文气象2.1流域概况XX为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雪峰山东麓,流经洞口、武冈、隆回、邵阳、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XX、赫山、资阳等县市(区)于甘溪口注入洞庭湖。河道全长713km,流域面积28142km2,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26600km2,约占XX流域面积的94.8%。XX水电站处于XX干流下游,在XX县城上游,坝址距三塘街镇约3km,距XX县城35km。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河谷开阔,阶地发育,沿岸尚有山丘分布,高程在100m左右,河中多沙滩,河宽250400m。流域内森林面积较多,植被尚可。

3、干流主要修建了柘溪、马迹塘电站等大中型水库,对XX下游的洪水、径流有一定的影响。2.2气象XX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多雨夏热,夏季既受西风带天气系统的控制,也受副热带系统的影响,有时受两种系统的共同作用。锋面活动显著,气旋经过频繁,降水主要集中于48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52%,年最大暴雨洪水出现在78月份。根据XX县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6.6,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历年极端低气温15.5,多年平均降水量1540.9 mm,历年最大日降水量423.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蒸发量1168.6mm,多年平均风速1.8m/s,历年最大风速18.7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4、11.6m/s,风向NNW。2.3径流XX上游柘溪水库,于1962年建成蓄水,为季节性调节水库,对下游径流有一定影响。由于柘溪水库扩机500MW方案准备上马,将使下游径流系列产生变化,XX坝址径流的计算必须考虑到柘溪扩机后对其的影响。考虑系列的一致性,本次计算采用19622002年大埠溪、XX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2.4设计洪水XX坝址流域面积占XX水文站流域面积的98.1%,故直接以XX站设计洪水作为坝址的设计洪水。XX站由于受柘溪水库的影响,故需将柘溪水库建成后的XX实测洪水系列还原为天然洪水系列,再进行频率计算。本次计算采用水量平衡还原法计算柘溪水库的入库洪水,再将入库洪水过程前移至筱溪处

5、,将入库洪水过程演算至柘溪,即得柘溪坝址洪水过程。将柘溪坝址洪水按柘溪XX河段演算公式逐年演算至XX,加上同时间柘溪XX区间洪水流量即为XX天然洪水。采用年最大独立取样原则统计历年最大峰、量值,加入历史洪水,得出XX站天然设计洪水。计算采用了以区间来水为主的1955年、1995年典型过程及以上游来水为主的1996年典型过程,经比较采用最为不利的成果,组合方式为下游、区间同频,上游相应的设计洪水成果,各频率洪峰流量见下表2.4.1XX坝设计洪水成果(经柘溪水库调节后)表2.4.1P0.1%0.2%0.5%2%3.33%5%10%20%50$Qm26800224001930013800121001

6、09008950895065602.5施工期洪水根据施工专业要求,施工期确定为9月次年3月、9月次年4月、10月次年3月、10月次年4月、11月次年2月、11月次年3月、11月次年4月。选取XX站各分期洪水样本进行频率计算,采用P型频率曲线适线,经对比分析,成果合理。坝址施工期洪水直接采用XX站成果,成果见表2.5.1XX坝址施工期设计洪水成果表2.5.1施 工 期各频率设计值5%10%20%33.3%9月次年3月65705040359026009月次年4月796064704970384010月次年3月506041103140242010月次年4月637054104410362011月次年2月

7、278023601920158011月次年3月433035902840227011月次年4月6160523042603500坝址分月平均流量频率计算直接采用XX站实测月平均流量成果分析计算,成果见表2.5.2XX坝址分月平均流量频率计算成果表2.5.2时 段各频率设计值20%50%75%一月540354240二月689478344三月1000651453四月14001010762五月16801140842六月17001150851七月1520880556八月1090583347九月750380217十月624365233十一月644443316十二月5233432332.6泥沙由于受上游柘溪水

8、库建成后的影响,XX站的泥沙发生明显变化,考虑资料系列的一致性,本次泥沙计算采用1962年以后XX站实测泥沙资料。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073kg/m3,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率为53.8kg/s,多年平均悬移质沙量为170万吨。坝址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2.08万吨。2.7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根据XX站洪水水位过程推算的XX坝址水位流量关系以及受修山顶托坝址水位流量关系如下表2.7.1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表2.7.1天然水位(m)41.504242.54343.5444545.846顶托水位(m)43.0213.0643.1943.4243.7644.1745.145.846流量(m3/s

9、)651573085007501070190026802900天然水位(m)474849505152535455顶托水位(m)474849505152535455流量(m3/s)411054106860845010590131001623019720235703、工程地质工程地处低山丘陵区,总的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山脊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近南北向,XX干流总体自南西向北东流过场区,地貌形态主要为浅切割的中、低山区,沿河多见平坦的冲积阶地。地形切割不深,相对高差一般在200300m。区内水系发育,水系发育方向与山体走向一致,亦呈南北向。区内出露地层古老,广泛分布元古界板溪群梵净

10、山组五强溪组地层,为一套浅变质的浅海相泥砂质沉积地层,仅在马迹塘东南部见少量白垩系上统砂砾岩地层出露。XX两岸沿线断续分布第四系冲积堆积地层,坡地零星分布第四系残坡积物。区域北部见有加里东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出露。本区主要构造形迹是东西向的羊角塘三塘街背斜、北北东向的周家仑冲断层、长塘斜冲断层等。本区处于雪峰弧形构造由北北东转为北东北东东向的地段,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的记录,属相对稳定地块。根据GB183062001版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列席为度区。3.1水库地

11、质库区处于羊角塘三塘街背斜南翼近轴部地带,该背斜轴近东西向,西端在羊角塘一带倾伏,由于靠近背斜轴部,岩层倾角介于7590之间,走向NWW或NEE,接近东西向,倾向则反复不定。本次调查发现,库区出露的主要断层有F33、F34、F35、F31、F1断层。水库蓄水后,河水最大雍高值仅6.5m,库水主要囿于现有河谷及其支流中。库区两岸低山丘陵连绵不绝,与邻谷分水岭宽厚,不存在向库外渗漏的单薄邻谷和垭口地段;组成库盆的地层岩性主要为浅变质板岩类及砂砾岩类,透水性相对不强,无通向库外的区域性断层发育,库内两岩常年迳流的溪沟发育,其源头均高于库水位。因此,水库不存在渗漏之虑。水库两岸及支流岩质边坡少,主要是

12、由级阶地的壤土,粉质粘土等组成的土质岸坡,岸坡坡度一般2540,其厚度510m,结构较松散,抗冲刷能力较差,当水库蓄水后,在库水位长期浸泡和浪蚀作用下,力学性能降低,可能造成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水库为开阔河谷型水库,库区范围内无大的工矿企业,亦未发现重要的矿产资源和文物古迹。但两岸分布大面积的级阶地,阶地面较平缓,一般高程在5057m,根据本次勘察,库区共有7处阶地面高程低于正常蓄水位48.7m,在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初步统计淹没总面积43.53hm2。3.2坝区地质坝区位于XX洲头部位,河谷为宽阔“U”形河谷,坝轴线在XX洲头处有转折。从上游至下游方向逐渐变宽,河流流向北北西。正常蓄水位4

13、8.7m时河谷宽621m。XX在坝轴线处宽180m,洲顶高程50.5m。其左侧为主河床,宽307m,河床高程3740.5m,水深1.56m,主河床一般有18厚的砂卵石;XX右侧为一不常流水的叉河,宽116m,河床高程41.542.5m。坝址左岸主要分布大面积的级、级冲积阶地,地面高程49.556m,山体小范围分布。右岸主要由连绵的小山体构成,山顶标高91111m,地形坡度约35。坝区出露的地层为板溪群下亚群梵净山组(Ptbnlf)青灰色泥质板岩,粉砂质权岩及变质细砂岩等,其中板岩多有硅化现象,坝址区内可分为三个小岩组:第一岩组(Ptbnlf31):青灰色砂质板岩夹泥质板岩,厚度不详,主要分布于

14、下游围堰以下地带。第二岩组(Ptbnlf32):青灰色变质砂岩夹砂质板岩,厚110m。主要分布于坝轴线与下游围堰之间。第三岩组(Ptbnlf33):青灰色泥质板岩、变质砂岩等,厚度不详,泥质板岩硅化明显。主要分布于坝轴线及其上游。第四系覆盖层主要有:级阶地堆积(Q3al):上部为棕黄色棕褐色壤土,厚59m,下部为砂卵砾石,厚46m。主要分布于坝轴线左岸岸边及左岸级地左侧。级阶地堆积(Q41al):上部为黄色、灰褐色壤土、砂壤土,厚25m,下部为砂卵石,厚512m。分布于坝址两岸阶地及XX。河床及河漫滩冲积堆积(Q42al):砂卵石,砂壤土及粉细砂,一般厚16m,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残坡积堆积(Qedl):棕黄色、棕红色粉质粘土夹碎石,一般厚0.50.5m,分布于两岸山坡。坝址区地质构造处于东西向养角塘三塘街背斜南翼近轴部地带,为一单斜岩层,岩层走向270280及8090,与河床近垂直,倾向以SESW为主,倾向上游,局部倒转,倾角多呈陡立直立,一般在7586之间,局部4045之间。本阶段在坝址区共查明及推测断层19条(详见表4.1),以NEE及NE向为主,与区域构造方向基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