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与反思.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3416963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与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分析与反思 六(4) 邓代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全文溢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所以在教学时我决定以“爱”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生:可以吃好吃的东西。生:可以穿新衣服和家里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生:可以尽情地放烟花。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可真幸福呀!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大家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生:想!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女孩吧

2、!(播放课件并配上二泉音乐。)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课件,听录音,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生:太不可思义了,那么冷的天,她居然光着脚,她太可怜了。生:她穿得那么少,而且衣服都是补丁打补丁,我很同情她。生: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和小女孩比,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呀!(我很得意自己的教学设计,似乎一切都顺着自己的思维在前进,正准备接下来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忽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生:老师,小女孩家那么穷,没有的吃又没有的穿,她的小脚怎么还长得那么胖乎乎的?(我一时间被问蒙住了,仔细看看课件,再看看书本上的插图,这小女孩的手和脚的确有点胖,这和小女孩的出生似乎相悖很远。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却从来

3、没发现这一点,是教材印错了?还是课件弄错了?正常的观点来看小女孩应该长得很瘦。我一时间也无法解释,但我知道: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疑问,发生意外时,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的思想,顺应学习中的矛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不动声色,准备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讨论。)师:是呀!这个小女孩的脚的确有点胖,陈华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讨论讨论。(顿时课堂沸腾起来,过了几分钟陆续有几个学生站了起来。)生:老师,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么冷的天,又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光着脚,那双脚可能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生:而且书上不是也说了吗?“一双小脚被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我真想拿一双棉鞋给她。生

4、:老师我们这一组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自己也是每到冬天手和脚都长冻疮,就会肿起来。小女孩那胖乎乎的脚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说到这,教室的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我分明看到有几个女生眼带泪花。我很吃惊,孩子们的心竟这么的细,竟分析得这么透彻。这个小意外,远远胜过我煞费苦心才想出来的教学设计。她们完全被小女孩的可怜,深深打动了,无形中激起了她们的同情心。)片断二:(当播放完第三部分“小女孩冻死街头”的课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师:同学们,小女孩这么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帮她吧!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么帮助她呢?生:老师,我会请她到我家来,让她做我的小妹妹让她吃好穿暖。生:我会发动全班

5、同学凑钱,让她和我们一块上学。生:假若我有一块饼干,我会分给她一半,有新衣服先给她穿,我要让她分享我的快乐,我的幸福.师:老师真的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可是你们的爱心小女孩她收不到,因为她生活在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呢?(思考片刻。)生:老师,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老师,我建议我们六(4)班举行一次 爱心活动,帮助我们班的李厚洋同学,因为他家很苦,生活又不能自理。生:虽然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 【案例分析】回顾这两个教学片断,我的心久

6、久不能平静,短短几十分钟内,孩子们的“爱心、善心、同情心。”伶伶俐俐地流淌出来,我不禁深深感悟到“爱”的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灵魂的雕凿”。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对学生各种爱的陶冶,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爱”的教育充分地体现,下面就这两个教学片断,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巧妙迁移引导“爱”:教学中我通过与学生谈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大年夜幸福与快乐,从而话锋一转,很自然地迁移到课文中。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让小读者与文中的小女孩作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哀,从而“披文入情,心生

7、怜悯”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心。、渲染情境流淌“爱”:“情”与“境”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生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的生活情境,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的心灵,我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产生“爱”。我在这两个教学片断中,充分运用课件,再配上凄美的二泉音乐,创设一种如歌如泣的境界。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无形中由画入情,由情入境,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神觉无形中融合为一体,深深陷入对小女孩的同情,他们的心灵由此在颤动,我分明地看到“爱心”在流淌。、把握“契机”传递“爱”:当学生要“一吐为快”时,我们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思维,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动情点,营造独特的情

8、感氛围,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教学第一个片断中,当学生发现小女孩的脚太胖时,我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及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小女孩的脚是被冻的,并由此想到自己。让学生深深体味到小女孩的命运悲惨,由此产生对当时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另外在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动情的时刻,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帮助小女孩”,便让学生说说如何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于是孩子们畅所欲言:“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举行一次爱心活动帮助我们班李厚洋同学,因为他家很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溢满着“爱心”,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握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爱”,便激发学生的“爱”,从而让“爱”永远的传递下去。让“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流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