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341280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升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升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升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升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升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几点思考与做法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王永平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它不仅体现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一、加强环境建设,提升育人功效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校园环境的建设是刻意为之,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声的,是长久的,是潜移默化

2、的。要到达这样的功效,校园环境建设时既要讲究视觉上的艺术性,还要注意身心的愉悦性,同时要具备鲜明的教育性;学校室内外布置,各种设施、设备的摆放,乃至校园的绿化、美化等都要打破常规的、单一的、静止的模式,请有艺术眼光的教师参与,共同建言献策,将校园环境建设成为新颖的、立体的、动态的,富有儿童情趣、时代特色和文化气息的育人场所,使校园环境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重视开辟显性文化建设阵地,一是楼道文化:可以在教学楼楼道分层布置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悬挂师生的书画作品,引导师生以浩然正气陶冶情感,以君子风范方正做人。二是教室文化:每个教室布置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如以阳光班,雏鹰班,新竹

3、班等命名班集体,教室布置分布各种各样的版块,如“习作天地”、“成长的故事”、“我们一家” 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里凝聚,智慧在这里闪光,个性在这里张扬,梦想在这里起航二、营造书香校园,丰富文化底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此,学校需全面营造书香校园,如通过开设课外阅读课,教师负责给学生推荐好书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推荐积极健康的书籍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阅读即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恐惧,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阅

4、读课成了学生翱翔的海洋,嬉戏的乐园,精神的家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每周星期二下午两节课统一定为阅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看课外读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2.学校为三至六年级学生发放了阅读笔记,要求每节阅读课完成一篇,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每学期分年级段分别安排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以达到达交流方法,总结经验的目的。4.学校进一步改善图书室条件,创建全天候开放的阅览室,每个班成立图书角,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场所;5.积极创建教师书吧,尝试开展师生共同阅读活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校园增添浓厚的书香气息。三、彰显人文关怀,促进和谐发

5、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土壤。一是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始终坚持人本化管理,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为全校教师免费提供早餐,逢年过节及时慰问患病教师和老教师。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搭建平台提供培训、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进行集体备课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又彰显了校园文化。二是引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中尊重孩子,树立先育人后教书的思想。尤其要充满爱心,用爱的是阳光去融化孩子心灵的坚冰。学校先后制定出

6、台了学困生转化办法、特殊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把“软文化”和“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融的制度,使之更趋合理。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校关注每个班级的发展。每学期分别组织国学经典诵读、争做四好少年演讲比赛、拔河比赛、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等各一次,以活动为载体,极力打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将学校“诚实团结,勤奋向上”的校训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四、注重课堂教学,凸显课程文化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途径。为了及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每学期派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到省内外教育发达地区取经,学习先进教改经

7、验,回来后认真总结汇报,推广好的做法。开展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如教师素养大赛、课堂评优、评课比赛等活动较好的促进教师驾驭课堂的本领,而集体备课、学科教研等活动则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发掘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每一项教研教改活动都侧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和文化视点,力求使每门学科都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如科学课堂中除了传授基本的科普知识外,特别强调学生养成求实、求真的品格;如美术课堂中除了传授画画的基本方法外,要引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语文、数学、品德等学科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影响更大。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非常单纯,甚至片面,唯有通过课堂循循善诱、释疑解惑、适时点拨,才能使他们慢慢了解生活,理解人生,

8、认识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目的,培养出有文化,有抱负的新人。课堂是学校文化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课程则是学校文化主要载体,只有抓住了课堂,抓紧了课程,才能形成系统的持久的校园文化。五、培植文化人格,打造精神家园 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统摄与引领,校园文化肯定是散乱的、品味肯定是不高的。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目的,要以师生的价值观为重点,使之辩真假,明是非,知善恶。加强校园礼仪教育,发挥学校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如升旗仪式、互致问候、穿校服、戴校徽,唱校歌都能激发师生员工的意识,使大家受到浓烈的感情熏陶,产生归属感和自我约束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受到启发,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将精神文化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培养健全的文化人格,使学者乐其学,教者乐其教,鼓励师生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充满自信、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把校园建成师生心灵栖息、精神回归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