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3377114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姓名:_ 班级:_ 成绩: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 阅读理解。 (共5题;共75分)1. (15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男孩和乌龟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收到爷爷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那是一只可爱的小乌龟。他在兴奋之余,很想和乌龟一起玩耍,但乌龟初到陌生的环境,一下子就把头脚缩进了壳里。小男孩便用棍子捅它,想把它赶出来,却一直没有效果。爷爷看到他的举动,说:“不要用这种方法。来,我教你一个更好的办法。”他和小男孩把乌龟带进屋内,放在暖和的壁炉旁,几分钟后乌龟觉得热了,便伸出了它的头和脚,主动向

2、小男孩爬去。“有时候人也像乌龟一样。”爷爷说,“不要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人,只要以善意、亲切、诚挚和热情,使他觉得温暖,他就一定会向你敞开心扉,靠近你。”(1) 下面不是近义词的一组词语是( ) A . 暖和温暖B . 善意恶意C . 热情热切(2) 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乌龟_陌生的环境,一下子就把头脚_了壳里。小男孩用棍子捅_,想把_赶出来,却_没有效果。(3) 爷爷用了什么办法,让小乌龟和小男孩一起玩耍?( ) A . 用棍子捅小乌龟B . 把小乌龟放在暖和的壁炉旁C . 把小乌龟带到屋子外D . 用水浇小乌龟(4) 读了爷爷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19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

3、题。捕野鸡的启示小时候,有一次和祖父进林子去捕野鸡。祖父教我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我隐蔽的灌木丛中。只要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我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飞来一群野鸡,共有九只。大概是饿久了,不一会儿就有6只野鸡走进箱子。我正要拉绳子,又想,那3只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3只非但没有进去,反而走出来3只。我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子,还能套住一只,但我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有些要回去吧。终于,连最后一只也走出来了。那一次,我连一只

4、野鸡也没能捕捉到,却捕捉到了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1) 在文中找出下了词语的近义词。隐藏-_引诱-_(2) 我捕野鸡结果一无所获的原因是:_。(3) 根据短文题目,讲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4) 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或谚语?3. (19分) 阅读课文片段,并回答问题。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蝙(bin bin)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bp)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bp) 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ruyu),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

5、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1) 给文中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我会写出近义词。 灵巧_敏锐_启示_(3) 照样子写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 横七竖八:_(4)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试验一_屋子一_铃铛一_钟

6、头一_绳子一_问题(5) 科学家做了次试验,目的是弄清楚_ 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_。4. (11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_。_,最是橙黄橘绿时。(1) 默写古诗。荷尽已无擎雨盖,_。_,最是橙黄橘绿时。(2) 诗中用“擎雨盖”比喻_。 (3) 诗中写了两种花,分别是_和_;写了两种颜色,分别是_和_;写了两种水果,是_和_。 (4) 诗人告诉我们_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5. (11分) 读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尝

7、:曾经。诸小儿:小伙伴们。游:玩。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着奔过去。唯:只有。信然:真是这样。【附参考译文】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众小孩儿争着奔过去抢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尝,真是这样。请在古文和译文中用“_”画出王戎判断路边的李子是苦的原因。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阅读理解。 (共5题;共75分)1-1、1-2、1-3、1-4、2-1、2-2、2-3、2-4、3-1、3-2、3-3、3-4、3-5、4-1、4-2、4-3、4-4、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