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3360317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安排,就加快推进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我于近期到分别位于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的xx县汤峪镇、xx县东坑镇、xx区沙河子镇以下简称三镇进行了调研,屡次与县、镇、村干部进行座谈,实地观察了解镇区根底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探索加快推进我省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做法。 一、三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根本情况三镇是省政府确定的省级重点示范镇,2023年以来,他们按照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和城市社区的模式和标准,相继建成一大批市政根底设施、公共效劳设施和住房项目,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同时,依托城镇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城镇产业健康发展,已

2、根本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汤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东坑镇以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沙河子镇以工业和物流业为支柱产业。 1、汤峪镇。汤峪镇位于xx县西南部,镇域面积264平方公里。镇域人口3.9万人,镇区人口0.86万人。2023至2023年计划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6.5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5.2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9.9%。xx县区太白山景观大道、污水处理厂等市政根底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xx县区形象初步显现。汤峪镇紧紧围绕太白山森林公园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打造世界一流山水温泉度假胜地。规划旅游产业xx县区由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3、、红河谷森林公园和太白山旅游效劳区三大板块构成。特别是太白山旅游效劳区,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由“一河两岸综合商业效劳区、温泉主题公园、国际酒店会议区、运动休闲区、休闲度假区、关中民俗体验展示区、农夫山泉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功能区构成。其中农夫山泉基地已建成投产,形成年产7万吨果蔬汁饮料和61万吨饮用天然水,有职工500人,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目前太白山国家级旅游产业xx县区本着“一年成势、三年成形、五年成城的目标加紧推进各个功能区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人。 2、东坑镇。东坑镇位于xx县城西22公里,镇域面积52.25平方公里,镇域人口5.3万

4、人,镇区人口1.9万人。重点示范镇建设以来,东坑镇先后编制完成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镇域居民区规划以及一镇一模块和典型农村社区设计方案,镇区2023-2023年建设目标任务项目共53个,总投资11.75亿元。截止2023年5月底,已竣33个,在建14个,累计完成投资7.79亿元,各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镇区路网骨架根本形成, 14.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工,天然气公司、老年公寓、幼儿园等公共效劳设施已竣工,xx县区形象已初步显现。东坑镇结合农业大镇的传统优势,将现代农业作为支柱产业。他们按照农业现代化和重点镇融合发展的思路,推动农业园区和重点镇xx县区一体化发展。结合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菜、畜、薯

5、三大主导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一区两园重点示范镇xx县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作为重点示范镇支柱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两个产业园已引进陕西金泰铭、中央粮食储藏库榆林直属库等18家企业,园区现代果蔬、畜牧养殖、农副产品等产业迅速发展,吸纳就业人员4500余人。 3、沙河子镇。沙河子镇位于xx市主xx县区东侧,镇域面积11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3.61万人,镇区人口1.04万人。2023至2023年计划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8.36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7.3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7.67%。目前,xx县区路网骨架已经形成,一大批市政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项目开工建设,移民搬迁

6、工程、保障性住房等项目根本建成,xx县区建设初具形象。老区环境同步提升。沙河子镇在重点示范镇建设中,稳步推进“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现代材料加工业、仓储物流业和旅游观光业为主的城乡统筹示范区。全镇已发展私营企业17家,商洛比亚迪实业等重点企业6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人以上。沙河子第三产业也发展较快,镇驻地商业网点已发展到320家,逐渐形成了以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效劳中心。 二、主要做法三镇在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中,特别注重城镇产业培育,以产业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加快小城镇根底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为产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一是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xx县县委县政府

7、为保证重点示范镇建设,把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作为示范镇建设的实施单位,形成了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xx县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快速推进态势。xx县定期召开重点示范镇建现场督办会,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xx市委、市政府、xx区委、区政府,把沙河子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作为首要重点工程,整合资源,强力推进,成立了沙河子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三名区级领导进行包抓,抽调70余名业务骨干参与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周深入建设现场检查不少于2次。1名副县级领导长期在重点镇建设现场驻守。二是高起点编制实施城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好城镇产业规划对提升小城镇经济实力至关重要。三镇结合自身实际

8、,认真分析研究特色优势产业,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规划、大规模发展产业,使人感受到了小城镇发展的巨大潜力。汤峪镇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通过规划,打造成西部国际会议中心、关中西部旅游集散地,全国知名软饮产业聚集地,全国修养养生度假区,全国体育赛事中心,旅游产业已成为汤峪镇新的经济增长极。东坑镇按照重点示范镇、产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四位一体发展路子,努力打造西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沙河子镇以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大力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材料工业基地,以吸引非公经济经营主体800余家,经济实力大大提升。三是城镇产业规划与城镇

9、建设规划相融合。三镇将产业发展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那么,优化城镇向空间布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业一体化。通过产城融合,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生产方式随之转变。四是通过完善城镇功能和发展产业聚集人口。人的城镇化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三镇在强力加快城镇根底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综合效劳功能,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产业,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和进镇人员就业问题。汤峪镇目前已吸引人口8千多人

10、,随着旅游产业发展,三年后将聚集2万人以上。东坑镇仅农业产业园区吸引劳动力1千多人,随着“一区、两园建设的发展,可吸引劳动力1万多人。沙河子镇目前已吸引5千多人劳动力转移,随着现代工业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会转移更多的人口。通过调研,三镇在推进产城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也反映了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加强和改良,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东坑镇是以现代农业作为支柱产业,农牧业作业范围在20万亩,居住区与生产区之间需要配套相应的快捷交通设施。二是缺乏专业人才。城镇建设急需懂规划建设的专业人才,镇上干部对土地通过“招拍挂筹

11、集资金的政策不熟悉,致使这项工作进展缓慢。三是镇级政府责任大权利小。一些干部反映,重点示范镇建设不仅仅是搞一些xx县区建设项目,还涉及产业支撑、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引进、投融资等工作,涉及面广,仅靠镇级政府,难以完成任务。12 三、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目前,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把我省建成富裕、和谐、美丽新陕西,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一系列重大规划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城镇化发展路子。一是加强规划统筹,引领产业城融合。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准确定位、充分论证

12、、高起点、高水平编制规划,并强化执行刚性。切实推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互衔接,尤其要推进产业和城镇规划深度融合,探索编制覆盖城乡全域的总体规划,加快构建统筹推进产城融合的规划体系。推开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向城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效应。二是坚持产城一体,充分发挥产业与城镇的带动作用。按照有利用于产业发展的原那么,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发展,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按照

13、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根底和潜力,宜工那么工,宜商那么商,尤其要防止在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盲目发展工业,扩大城镇规模。三是大力培育城镇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一要坚持“产业兴镇战略。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立足于自身比拟优势,明确产业定位,以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效劳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主导产业,引导重点项目和工业项目向园区布局,向小城镇靠拢。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和农业产业化的第三产业,使进镇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筹划包装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用“走出去、请进

14、来的方式,鼓励小城镇参与各类招商引资会,通过小城镇较低的土地本钱、劳动本钱和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建厂。同时,注重城镇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三要适应小城镇发展的需求,把小城镇的住房建设纳入全省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按照各地小城镇的实际需求量,下达各类保障房计划指标,满足进镇居民效劳产业居住的需求。四是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当前我省城镇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政根底设施、公共效劳设施建设资金短缺。今后要加大财政资金引导的同时,充分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小城镇的建设资金。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对城镇建设的引导撬动作用,建立财政支持城镇建设投入稳定增长

15、机制。在各级财政预算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小城镇根底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刚性考核指标。省财政设立小城镇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市县财政投入力度大、建设成交显著的小城镇,省上按项目实施以奖代补,有效引导激发调动各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二要整合落实配套资金。抢抓国家加大小城镇根底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筹划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转移支付中,加大对小城镇根底设施的投入比例。捆绑整合发改、交通、建设、环保、扶贫、水利、教育、文化、体育、旅游、文物、民政等部门各类资金,向小城镇集中投入。三要创新投资体制机制。在全省重点示范镇中,选择人口规模大、产业根底强、发展后劲

16、足的建制镇,建立镇级财政,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和根底设施配套费等地方税费,除上缴省级以上的规费外,其余部分全额留镇用于小城镇建设,适当返还省级规费。四要大力吸引民间资金,融社会资本用于小城镇建设。完善银企合作机制,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和大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无形资产商品化、公益性根底设施建设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吸纳民间资本建设根底设施等形式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对于学校、医院、养老院、幼儿园等公共效劳设施可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补助财政投入的不足。五是以重点镇建设为抓手,打造全省小城镇集群。2023年,省委省政府启动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通过两年来的建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工业支撑型、旅游带动型、商贸物流型等各具特色的支撑产业,示范引领效果初步显现。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调动市、县积极性,继续抓好35个重点示范镇建设,抓好8个沿渭河小镇、31个旅游文化名镇街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