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354019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引用教参的话:教学目标: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通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其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举例法,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在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张表格是先估计鸡与兔数量的可能范围,以减小举例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采用取中列举的方法,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举

2、例的范围。课上学生可能会想出画图的方法,先画出20个圆圈,代表20个头,接着假设全部是鸡,共画40条腿,剩余的14条腿只要逐一添上,就能很快地发现鸡与兔的数量。教师可以鼓励这种做法,但并不要求全班学生掌握。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在后面相应的练习、复习中,相关的题目也都附上了表格,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运用这种基本的解题策略解题。教学时,教师不必组织学生总结用公式解答题目的规律。观点:本节课是奥赛中的题目,有很多解法,比如:画图法(数形结合)、列表法(枚举与

3、假设)、假设法、方程法。但是,这些方法中,尤其是假设法,都是奇招怪招,将来实际用的上的微乎其微,学生学得再好也跑不远,更不能腾飞;而方程法涉及到设句的写法,等量关系的确定,方程的列法,方程的解法(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环节,要费的周折可想而知;画图法适合低年级教学(数字比较大的时候,像书本和同步里面的而题目)就没有优势可言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掌握列表枚举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通过几种列举法的比较,能根据具体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策略。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尝试、列举(填表)、调整、发现的过程,感受列表

4、枚举法解决问题的优势,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对尝试起点的敏感性。 教学重点:探索并比较列表枚举的不同方法,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确定猜测的范围,掌握利用数据比较、判断、调整的方法。 教学过程:铺垫题: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鸡和兔可能各有几只?请把你的思考写在纸上。【设计意图】:1、渗透有序思考;2、为后面学习做铺垫;3、渗透极端情况(鸡或兔是0只);4、渗透用数学的方法记录思考过程。【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不同写法,例如,将1、7,2、6,3、5竖着写出直观的两列,用小括号一组一组的写等。教师呈现不同的记录

5、方法,追问:大家比较一下,哪种记录方法更清楚?如果学生有写“0、8”的情况,让学生解释。教师点出:考虑极端的情况是数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果没有出现,就在下一环节渗透。一、提出问题师:现在增加一个条件,你有办法解决吗?出示: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它们的腿一共有26条,鸡和兔各有几只?【设计意图】:1、如果前面聚焦到列表法,就初步应用;2、如果之前没有聚焦到列表法,这里则是有序思考记录方法(竖排、括号等)的应用;3、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成功体验:之前的有序记录是有用的;4、让学生初步感受方法选择的需要:有的记录会不适合再写结果,学生会反思记录方法的优劣(因为要计算、记录数据、与题目的脚数对比才能

6、解决问题,而记录数据时列表法最简便,学生在对比中对列表法的好处才会有一个切实的体验,这也是在让学生求“鸡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时不要急于聚焦列表法的原因);5、如果之前没有“0、8”的极端情况出现此处可以渗透(对于其意义,学生也能够理解。渗透数值的范围,是在四年级教列举法应有的提升之所在,况且这和假设法还联系在一起);6、沟通算术法与列表法之间的联系,沟通算术法与假设法之间的联系。说明:这一环节落实的好,学生对列表法的形成过程就有了一个体验,没有对此过程的体验,学生甚至根本不承认列表法是一种解题策略!(不要说学生,有的老师都不太愿意承认,至少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好的策略,当我们成人去思考鸡兔同笼的

7、问题时,我们的能力早已绰绰有余。)二、独立尝试,全班交流出示: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它们的腿一共有26条,鸡和兔各有几只?教学落实:1、指导语:先写一写,写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思维可以清晰;同桌互说,彼此监督,同时会接触不同的思路。对于有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想一想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2、教学反馈:呈现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预设】:1、不同的算术方法,让学生说思路;2、错误算法:学生说,其他学生点评;3、展示一一列举,取中列举、假设列举、跳跃列举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这样算是怎样想的“(因为题目数量不大,估计假设列举的计算方法极少。)3、明确列举的范围。【预设】:根据

8、学生的反馈,承认从1472(兔1鸡7)开始算是对的,教师指出:若全是兔则有32条腿,若全是鸡则有16条腿。此时,教师借机在学生的列表上首位补充“0、8”和“8、0”,如果有就借机利用。4、小结:语言提炼+板书。第一层次:“通过一一列举,再把列举的情况计算出来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列举)。而且,我们发现,用列表法不仅可以使我们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而且很方便记录计算的数据。”(板书“列表法/画表格)第二层次:“在列举法中我们还发现,要有序排列,就要抓住最大和最小的情况。”(板书:最大、最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列表法的形成过程,初步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并感受到列表是一种解决问

9、题的策略。三、再次尝试出示课本问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设计意图】:1、巩固列表法;2、数目太大,一一列举再一一计算太麻烦,让学生体会到必须跳着列举、跳着计算,靠计算来指导“跳”,这是第一层次;3.第二层次是根据具体题目中脚的数量,通过假设调整的方向,并对跳着列举的起点有敏感性。教学落实:1、指导语:先写一写,写好后和同桌说一说。2、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独立尝试一定的时间后,教师呈现学生的不同方法追问:还要不要一一列举呢?谁有更简单、更快捷的列举方法?3、呈现学生资源,辨析、讨论怎样列举更好。(次环节教师点出:“假设鸡兔各占一半,一共有多少条退,我们就知道往哪边调了“取中列表法可以大大缩小范围。”这样的要点。4、小结。列举的时候可以通过假设确定范围(板书:假设,确定范围),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板书:调整)5、快速反应。鸡兔同笼,有17个头,42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从哪里开始尝试?(课本练一练第一题)鸡兔同笼,有35个头,130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从哪里开始尝试?四、全课总结1、其实,这节课我们解决的就是古代的一个有趣的题目:“鸡兔同笼”介绍课本96页的“你知道吗?”2、谈一谈,你的收获?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板书: 鸡兔同笼列举 列表法/画表格最大、最小 假设,确定范围 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