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永吉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34146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永吉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永吉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永吉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永吉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永吉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永吉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永吉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永吉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吉林省永吉县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 选择题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与太阳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太阳给地球带来无限生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蕴含的能量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B。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是人类各种食物的来源C。太阳能是地球上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D。地球上季节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

2、关2.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3.某地的当地时间为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24分,则该地的经度是:( )114 120126 104 4。下列“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5。“十一”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 )A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B南回归线上 C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D北回归线上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P点是近日点,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且甲、乙两点关于P点对称。读图回答6、7题.6。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3、 B.乙丙 C。丙丁 D.丁甲7。2015年2月18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除夕”,此时地球所在位置最接近(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8。若该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线速度为0,且位于一大陆上。则M点的盛行风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9。如果用相同的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释放地区是 ()A.赤道地区B.副热带地区 C.副极地地区 D。极地地区10.一同学在8日20时把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望远镜保持位置不变,那么它下次对准织女星的时间是( )A。9日20时 B。9日20时3分56秒C。9日19时56分4秒 D。9日19时3分56秒 下图甲为

4、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数据图表,据此回答11、12题。11。比较图甲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白昼时间最长和最短的两个城市是( )A.上海和哈尔滨 B.成都和西安C。西安和北京 D.拉萨和哈尔滨12。此日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是在图乙中的( )A。 B。 C。 D。13。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 B.C。 D.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结合下图回答14、15题。1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

5、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5。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下列关于丙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北移,夏季南移 B.气温高,气流上升C.控制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控制地区降水丰富17。下列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19。若当地为北半球,且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下列有关该气候类型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西南风影响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全年温和多雨 D.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

7、时,回答20、21题。20.此时是(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21。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多雨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读图(a、b、c、d代表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22、23题。22。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全年少雨B。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mm,雨热同期C.c气候年均温高于20,降水季节变化大D。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23.关于图中四种气候分布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8、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a和bB。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c和dC.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和dD.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b和c24.在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的是( )A。 B.C. D。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25、26题。25。a、b、c、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A.aB.bC。cD.d26。有关丙、丁两地大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气逆辐射,丙地强于丁地 B.气温日较差,丁地小于丙地C.丙地,风和日丽 D。丁地,阴雨连绵下图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27、28题。27.表示低压(气旋)

9、的曲线是()A.B.C。D。28。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A。B。C.D。29.下列四幅气旋、反气旋图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A B C D30.下列四幅图中,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特点的是( )A B C D31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32.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近地面风向33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同 B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

10、风向垂直C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 D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34。读下图“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核B面的名称是莫霍面C岩石圈指的是面以上的部分D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35。分析下面四幅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指出下列四组中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A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B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36。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

11、图,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此时“北京时间”是()A7月7日12时 B7月7日8时C7月7日10时 D7月7日11时 37。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C是冷性气流 D盛行西南风读右边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3840题。38。若表示三圈环流,且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 )A北半球低纬环流 B南半球中纬环流C北半球中纬环流 D南半球高纬环流39若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间的风向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40若表示热力环流,试比较处的气压 ( )ABCD二非选择题41.某

12、部队欲从 H 地出发,乘直升机超低空飞行到L 地执行某项任务,结合两地间的等压线图和拟定的路线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若图示虚线为该部队往返路线,则前往 L 地与返回 H 地两过程中哪个过程更节能?为什么?(2).飞机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气流来自其( ) A.左后方 B。左前方 C.右后方 D。右前方(3).飞机在往返的过程中,当飞行至a点和b点时,所受风力影响较大的是点,为什么?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A点此时的时间是时。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月日前后的光照图.3。此时与北京属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个时区。4.此时以和(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比较A、B两地昼夜温差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原因。(2)此时C、D、E、F四地中有降水的是,简要说明判断理由。(3)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