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3413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护理灸法技术灸法,又称灸,攻法,火法。说文解字指出:“灸,灼也, 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面灼也。可见灸法 是一体温计用艾炎持续薰灼治疗疾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除了 艾绒之外,还有桑枝、灯草竹等非艾材料。施灸的方法多种多 样。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腧穴、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 邪作用。灸法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能预防疾病,如灸气海、 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培补元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灸法以艾灸为主,还有灯火灸等非艾灸法。艾灸主要分为艾炷 灸、艾条灸、温灸器灸四。适应症:胃炎 腹泻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 炎操作方法:1:评估患者情况。2:物品准备3:患者准备4:选

2、穴,施灸5:观察患者情况6: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7 :记录注意事项:1 用艾条施灸的过程中,防止艾 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毁衣物。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发热,属于正常现象,灸后出现小水疱,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禁忌症:凡属实症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过饥过饱及醉酒 者,不宜施灸,。外感、阴虚发热者,孕妇腰骶部、临近面部五 官、动脉的穴位,不宜施灸。敷药法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末(新鲜中草药则洗净处理后置乳钵内捣烂)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1. 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 患者体质及敷药部位的皮肤3. 对疼痛的耐受

3、程度。4. 心理状况。2. 目标:1. 遵医嘱协助治疗,缓解因各种疮疡、跌打损伤等病症所引起的局部肿胀、红、热、疼痛,以及慢性咳喘、腹泻等病症。2. 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3. 禁证皮肤过敏者慎用。4告知局部可能出现丘疹、水疱等,油膏类或新鲜中草药捣烂 敷至局部者,有污染衣物的可能。5. 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0.9%生理盐水棉球、油 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6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0.9%生理盐 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疮面情况及敷药效果。遵医嘱使用已配制的药物并根

4、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 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而 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敷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7.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8. 护理及注意事项敷药摊制的厚薄要均匀,固定松紧适宜。对 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宜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9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 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及衣被。10. 敷药面积应大于患处且保持一定的湿度。如药物较干时,应 用所需的药汁、酒、醋、水等进行湿润。11. 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

5、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时,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的一种技术操作。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 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一、评估1.核对 医嘱。了解患者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2患者 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3.患者心理状态及对此项操作的信 任度。二、目标缓解各种急慢性疾患如头痛、牙痛、胃痛、腹胀、便 秘、失眠等证候的临床症状。三、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患、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 损、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四、物品准备治疗巾。五、操作程序1.向患者讲明穴位按摩的作

6、用、方法,以取得合 作。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尿。3.安排合理体位, 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冬季注意保暖。4.准确取穴,根据患者 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而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 度,进行按摩。5.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 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6.操 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7.洗手,必要时记录。六、效果评价1.所选穴位及按摩手法与临床症状是否对应; 取穴准确度。2.体位是否合理;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目标 达到程庋。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有力、持久,禁用暴力。

7、3.各 种出血性疾患.、妇女月经期;孕妇腹部、 腰骶部以及皮肤破损处、瘢痕等部位,忌用此法。耳穴埋籽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 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操作方法。一、评估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及耳部皮肤情况。2.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3. 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二、目标遵医嘱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 的临床症状。三、禁忌症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 孕妇禁用。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碘酒,酒精, 棉球,棉签,镊子,探

8、棒,胶布,弯盆。五、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 体位。2.核对医嘱,探查耳穴,方法有以下三种:(1)观察法: 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 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2)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 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棒(或棉签、火 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 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耳穴治疗点。(3)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探测仪 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治疗点(穴位)。3.核对穴位后, 要严格消毒,先用碘酒,再用酒精脱碘,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 而定。4.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王不留行籽、菜 籽、磁珠

9、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 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 1-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可留臵1-3天, 冬季留臵7-10天。5.按压时,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 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宜。6.操作完毕,安排患者舒适体位, 整理床位,埋豆者指导按压方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记录并签名。六、效果评价1.选穴准确度及操作方法熟练度,局部是否 严格消毒。2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患者的感受。七、护理及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豆 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指拔火罐、水罐、药罐的治疗方法。临

10、床最常用的是拔火 罐法,即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罐,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 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瘀血的治 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等功效。1、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 火柴、凡士林油膏。2、操作方法(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薄薄 涂上凡士林油膏。(2) 用血管钳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3) 左手持罐,罐口向下,右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血管钳, 迅速伸入罐内绕一圈,立即抽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4) 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1015分钟。(5) 起罐时,左手按住

11、罐口皮肤,右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 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 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 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 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 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 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3、护理(1) 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 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 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 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3) 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 稳、准、快

12、,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4) 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 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 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5) 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 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 涂以龙胆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6) 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 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4、在护理中的应用(1) 风寒性头痛:拔两侧太阳穴。(2) 虚寒性胃痛、恶心呕吐、拔中脘穴。(3) 腹痛、腹泻:拔中脘、天枢、气海。(4) 风寒湿邪所致腰背痛、腰扭伤、挫伤可拔腰背部。(5) 风寒性咳喘,拔背部俞穴。(6) 疮疡初期,毒蛇咬伤,拔患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