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少儿书法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341118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悖论少儿书法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悖论少儿书法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悖论少儿书法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悖论少儿书法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悖论少儿书法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悖论少儿书法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徐建明一、 现状与目标 目前许许多多的家长送孩子来学书法,有些是让自已的孩子通过书法的学习了解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的是想通过学习书法对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有的仅是想把字写写好、但也有许多是为着参赛得奖的功利心而来的。而诸多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评定也是看有多少学生得奖(且不论奖的含金量)论高低。少儿书法教学的立足点究竟是什么,首先应根据当前现状确认培养目标。 少儿书法的培养目标是要让所有参加学习书法小朋友都成为一代“书法家、艺术家”? 可以肯定,不是。基本理由是: 1、 我们不可能 。社会也不需要培养众多的“专业书法家”。2、也不会有太多的孩子像热爱游戏那样热爱

2、书法艺术。 3、在现实环境中, 我国也没有多少专门创作机构安置这些专业书法家。国家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份,是我国最普及最适合我国儿童的美育方式之一。所以我们书法教学应以书法为载体,以教学为手段,教育内容的重点当是素质培养,培养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教育目标。 二、 审美与实用 书法教育与其他文化教育一样首先是以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交流、符号的实用为目的。汉字尚未产生前,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创造出了一些记事符号,从诸多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仅从现象上分析同文字没有原则的区别,因文字本身是

3、符号,是实用的需要,是随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书法一直是伴随着汉字的发展而发展,汉字的产生造就了书法艺术。在封建社会书法对知识分子来说掌握写字是入仕的敲门砖,书法教育是以社会的仕途需要规定其内容和调整其审美思想。即使是现代由于钢笔、园珠笔、铅笔的广泛使用,书法教育中的实用的识字、练字目的逐渐削弱状况下但书法的实用功利观念依然存在着、流行着。 少儿书法教育应是审美、实用兼重,而首先艺术性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如果离开了实用一味地光纯谈艺术,恐怕少儿书法教育可能将没有市场而走向衰败。从近几年的硬书市场的兴起正能说明它的实用性的功效。 从书法史上看,书法本身也正是从实用走向审

4、美的历史。三、 技能与兴趣 少儿书法教学中许多教师总结出许多好的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有以欣赏为主,有的以游戏为主,有的亦以自由发挥主等。但无论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总不能离开技能训练啊,总觉得一提技能技法就是给孩子套上了“紧箍咒”,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兴趣。若离开技法谈书法就无法体会笔法、结构、章法的美感及获得书写的乐趣,对书法学习不会有兴趣,即使所谓有兴趣必定是暂时的。当然书法的技法训练是长时间地、反复地、枯燥地不断磨练的过程,也正是培养与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恒心、信心、细心等素质的过程。儿童有颗成人所不可能有的童心,他们天真、幼稚、审美观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认为美的东西,在他们则很可能觉得很丑。所以我们千成不要以我们的眼光去衡量他们,应不断的肯定他们,不断地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求学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习的冲动。但有一点,事前请一定得做好家长的工作,配合你一起去多肯定,少否定。否则前功尽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