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334045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专业毕业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海无涯“乐”作舟 古筝艺术教学浅议摘要:本文阐述了古筝教学在培养学生艺术天赋中的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课堂到课外,从弹奏到识谱,从命令到乐学,从单一到合作,逐一阐述,逐步深入,一点一点揭示古筝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整体音乐素质所显示的独特魅力。本文分为五大板块:一、古筝伴奏激情趣学乐理 二、对比欣赏乐弹奏润心灵 三、古筝识谱易掌握增能力 四、二课堂上搭平台树信心 五、合作出演促团结明真谛总之,本文从自身的教学实际中总结经验,探索古筝器乐在教学中对孩子们的艺术教育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让学生在简单技巧训练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又在不断对美的探索和追求中提高演奏技艺,从而真正掌握古筝艺术

2、的真谛。关键词:古筝 艺术教育 趣味教学 识谱懂理古筝是民族音乐的瑰宝,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已广泛流传于民间。其历史之悠久,外形之古雅,音色之润美,易于入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热衷。古筝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很值得在小学音乐艺术教育上推广。实施古筝艺术教学,可以在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充分感知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提高他们音乐素质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乐(yue)即是乐(le),前人对音乐的这种见解很精辟。器乐的学习应该是乐中学,乐中获,二者合一。器乐是

3、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美国音乐家詹姆士穆塞尔曾经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过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一般的音乐老师都是用钢琴或者是电子琴教学,我利用自身的优势,尝试将古筝引进小学音乐课堂,以琴激趣,点燃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识谱教学。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觉地、愉快地学习古筝,古筝艺术教育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古筝艺术教学的几点体会。一、 古筝伴奏激情趣学乐理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

4、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把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趣味”作为艺术教学的侧重点。古筝艺术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完成技能技巧的安排,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内容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火花。如:钢琴教唱了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老师用古筝来伴奏此歌曲,你们来唱。这时发现他们的眼睛瞪得大大地,他们专注地看着、听着、唱着,羡慕得不得了,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时我就告诉学生:音乐就象语言一样有其自己的文字,你必须会读会看,才能学懂。这样乐理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生绕有兴趣的学着切分节奏,唱着歌谱,试着弹琴。运用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

5、法激发和引导学生。在教弹古筝认音域时,我将古筝倍低音区的音符(底下两点),比喻为穿两只鞋子;低音区音符(底下一点),比喻为穿一只鞋子;中音区音符比喻为不穿鞋不戴帽子;高音区(头上有一个点)比喻为戴一顶帽子;倍高音区音符(头上有两个点)比喻为戴两顶帽子。把抽象的乐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再通过弹奏古筝进行区分,孩子们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教育具有了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强化了记忆,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二、 对比欣赏乐弹奏润心灵 循循善诱,培养孩子们的乐感与表现力。乐感,指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个人的音乐的表现能力的高低

6、也往往反映出他们对音乐的鉴赏水准。在古筝艺术教学中,要通过图文并茂介绍音乐作品,对比聆听同一作品,不同的感悟,把情感、知识与想象结合起来,在情感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在培养学生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艺术教育教学要求。如:聆听云南民歌猜调,先图文了解云南,那里少数民族最多,不同的民族,语调习俗不同,然后欣赏歌曲猜调,再又对比欣赏古筝乐曲猜调,最后看老师弹奏猜调。学生从听音乐到看表演,兴致高涨跃跃欲试也希望弹弹,了解认识古筝。继而介绍些滑音,颤音的知识,讲授民歌、民乐的特色,让学生模仿试奏。学生

7、既乐意了解音乐知识,又乐意深入学习弹奏技法。这个过程不仅将技能学到手,还对我国民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特色热爱,这爱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激励着他们自觉地发展。 艺无止境,法无定则。各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融音乐欣赏、演奏技能、乐理知识为一体的小学古筝艺术教学,在特定情况应运效果突出。如:古筝是五声音阶,而西洋乐是七声音阶,对比的讲解民乐知识,学生更理解民族音乐的特色韵味,更愿意体验弹琴的乐趣。教室内我有五架古筝,每个古筝四人,一节课全班同学都能亲自弹奏。我认为,古筝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古筝艺术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

8、热情,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三、 古筝识谱易掌握增能力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古筝艺术 教学强化了识谱。学习古筝弹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简单的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古筝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生对学习古筝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通过学习弹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古筝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

9、度创作,在演奏古筝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节拍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古筝进行进行演绎编创活动,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如:要想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就得了解节奏节拍的应运,音符时值的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歌(曲)谱。四、 二课堂上搭平台树信心 为了将艺术教育和学生的个性有机结合,在艺术教育中充分彰显学生个性,给学生搭建充分表现的平台和自由翱翔的天空,我校开设了社团活动古筝班,及时进行乐器演奏辅导。其艺术教育主要是掌握节奏音型、技能技巧

10、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选择材料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学生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过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才能水到渠成地让孩子们扎扎实实地掌握古筝艺术教育。 如:选择开始练习的乐曲短小,旋律尽可能是学生听过的,熟悉的。如:小星星,粉刷匠等,在学生已经掌握的乐曲上进行了简单的变奏,多声部合奏,形成进一步的趣味练习。五、合作出演促团结明真谛在艺术教育古筝教学中,学生们在愉快和谐的艺术学习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进而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11、学生能熟练的弹奏乐曲,不仅能独奏,还能自己组合打击乐小合奏和小重奏等。他们经常参加校区的文艺活动,获得了好评。同学们在相互配合中感受和表现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自信。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艺术教育的培养实施离不开育人。古筝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归根到底是审美的艺术。古筝艺术教育是让学生在简单技巧训练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又在不断对美的探索和追求中提高演奏技艺,从而真正掌握古筝艺术的真谛。总之, 乐(yue)即是乐(le)。只有不断了解孩子、走近孩子、与孩子交朋友,才能探索出一套更为贴近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学音乐的持久兴趣。我会不断在整个教学手段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琢,采用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乐在其中、乐而忘返,从学习古筝中体会到音乐无穷的乐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