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26724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发展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社会发展阶段()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重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图示生产活动也许引起的环境问题重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环境污染A B C D解析第1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该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浮现了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明确提出的。第2题,农业生产活动会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答案1.C2.A(广州一模)生

2、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国内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毕34题。3国内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4引起国内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重要因素是()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国内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白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第4题,结合国内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答案3.A4.C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

3、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下图,回答57题。5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A黄土高原 B长江三角洲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6“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鱼类重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丰富农产品供应,增长农民收入A B C D7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A市场 B地形 C水源 D技术解析第5题,鱼菜共生模式较适合在水系发达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第6题,该农业模式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实现了循环,减少了农业废弃物;产品的多样性,又增长了农民收入。第7题,鱼菜共生的农业模式,重要受先进

4、的农业技术的影响。答案5.B6.C7.D(广州一模)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奉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国内1949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毕89题。81985年后浮现的曲线反映的耕地功能是()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奉献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9引起曲线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重要因素是()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开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解析第8题,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意识到应当采用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浮现此类用地。第9题,图中应当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

5、期,由于人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强化;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答案8.A9.A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目前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材料和图完1011题。10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重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大气污染11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尚有()A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B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C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省用水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解析第1

6、0题,中原经济区的西部为黄土高原,由于沟壑纵横,坡度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加上多暴雨,使黄土高原地区成为国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第11题,图示区域的东部地区是国内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盐碱化的发生重要由不合理灌溉引起,因此,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是有效防治盐碱化的措施之一。答案10.B11.C二、综合题12(淮南一模)安徽省固镇县以本地种植的红薯,用老式工艺加工粉丝已有2的历史。成立了“固镇县金香丝粉丝专业合伙社”,申报了“金香丝”商标。其生产的“金香丝”粉丝保持原汁原味的山芋芳香,是原生态绿色食品,在第十一届上海农展会上显露风采,深受上海市民爱慕。其生产工艺现已成为蚌埠市中华老式非物质文化

7、遗产。读下图,回答问题。(1)归纳固镇县发展粉丝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2)分析粉丝生产对固镇农业生产的影响。(3)固镇粉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采用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本地盛产红薯,原料丰富;由该地“加工粉丝已有2的历史”可知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由材料可知为原生态绿色食品,品质优,深受市场欢迎,有市场;该地位于皖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本地政府的积极支持;有京沪高铁、津浦铁路等通过,交通便利,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以便等。第(2)题,评价农业生产的影响往往从利弊两方面分析。该地发展粉丝生产有助于增进红薯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可以加快红薯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革新;

8、粉丝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可以推动农业基本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利方面:如果管理不当,也许会导致农业构造单一化;并且长期单一的红薯生产,也许导致土壤肥力的减少,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第(3)题,固镇粉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开发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申报建设农业示范园区,争取优惠政策的支持;完善配套建设,开发农业旅游等。答案(1)本地盛产红薯,原料丰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原生态绿色食品,品质优;深受市场欢迎,有市场;皖北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本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交通便利,与经济发达

9、地区联系以便等。(2)有利:增进红薯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加快红薯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革新;推动农业基本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利:管理不当,也许导致农业构造单一化;长期单一的红薯生产,也许导致土壤肥力的减少,影响农业生态环境。(3)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发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申报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完善配套建设,开发农业旅游。13安徽文综,35(3),11分下图为陕西省重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毕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

10、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少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2)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体现)解析第(1)题,陕北高原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水土流失严重,过去种粮为主必然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同步加剧该地的干旱状况,导致水资源短缺,使生态环境恶化。第(2)题,针对果业发展中浮现的环境污染,结合农村生活用能短缺问题,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以果草畜牧沼气果草这一思路去分析,既能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燃料、饲料、肥料之间的矛盾,又能减轻农村环境污染

11、。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体现):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体现,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根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

12、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均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也许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干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后来,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结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

13、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潮流,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来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但是对于宋人来

14、说,中秋尚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都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浮现,但以月

15、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节日是平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对的的一项是(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B唐宋两代均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体现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不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