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325033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

2、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语句,批注感受。

3、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指导有感情朗读。“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入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教室不足50平方米,3700亩足足有5000个教室这么大。)“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

4、样的一个奇迹?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四、领悟“青山不老”师: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老人十五年如一日地种树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后,它继续种树;当与他风雨同舟的老伴过世后,他还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接他到城里享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因为他觉得种树是1、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

5、,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2、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3、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

6、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4、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接着把握时机、就文取材,布置小练笔写出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练笔中得以培养和提升.五、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2交流读后感受。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在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了好词佳句,又在读后感受的交流中深化了认识。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我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万古长青!让我们再次满怀敬佩、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青山是不会老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对“奇迹”产生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树立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决心。板书设计: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老 人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