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16069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A 型题 1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 异嗜性抗原B. 抗体C. 补体D. 半抗原E. 细菌多糖2类毒素的性质A. 有免疫原性,有毒性B. 无免疫原性,无毒性C. 有免疫原性,无毒性D. 有毒性,无免疫原性E. 有过敏原性,有毒性3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A. 构象决定簇B. 不同的抗原决定簇C. 功能性决定簇D. 共同抗原决定簇E. 连续性决定簇4有的抗原称为TI-Ag,这是因为A. 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B. 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C. 它诱生的抗体属于IgG类抗体D 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E.它能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5.存在于

2、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 异种抗原B. 交叉抗原C. 超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类属抗原 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 半抗原B. 抗体C. 抗原D. 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 超抗原7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超抗原B. 半抗原C. 完全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类属抗原8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脂质C. 多糖D. 核酸E. 脂多糖 9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A. 在胸腺中产生的B. 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C. 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D. 仅在于 T 细胞上E. 只有在 T 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10接触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

3、抵抗性,这反映了A抗原的特异性B抗原的交叉反应C病毒的超感染D先天免疫E主动保护属于自身抗原的是AABO 血型抗原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类脂D眼晶体蛋白E破伤风类毒素12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ABO 血型抗原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类脂D眼晶体蛋白E破伤风类毒素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ARh 抗原与人的 RBCBAFP 与乙肝病毒C马血清与破伤风杆菌D大肠杆菌 O14 型的多糖抗原与人结肠粘膜E类毒素14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 抗原的大小B抗原的物理性状C. 抗原结构的复杂性D. 抗原的种类E. 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15半抗原A. 是大分子物质B. 通常是蛋白质C. 只有免疫原性D. 只有反应原性E.

4、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16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 大分子蛋白质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B 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 T 细胞辅助C 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D 抗原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 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 17超抗原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 须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C 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 有严格的 MHC 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1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 TD-AgA. 血清蛋白B. 细菌外毒素cC类毒素D. IgME细菌脂多糖B 型题A溶血性链球菌B大肠杆菌 O14 的脂多糖C大肠杆菌 O86D肺炎球菌

5、 14 型E变形杆菌 0X1919与人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20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21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A自身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超抗原D独特型抗原E异嗜性抗原22在某些情况下,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自身物质23 只需极低浓度既可激活多克隆T细胞的物质24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25 存在于TCR或BCR可变区的抗原决定簇ABO 血型抗原属于A.隐蔽性决定簇B.功能性决定簇C.构象决定簇D.顺序决定簇E.半抗原决定簇27由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构成的抗原决定簇28 位于分子的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的表位29 位于分子内部,正常情况下不能与BCR或

6、抗体结合的表位30由不连续的氨基酸或单糖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C 型题A.甲胎蛋白(AFP)B.肿瘤特异性抗原(TSA)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1有助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是32有助于结肠癌诊断的是A.细菌外毒素B.眼晶状体蛋白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3异种抗原34同种异型抗原35. TD抗原36. TI抗原X 型题37. TD抗原A. 通常是蛋白B. 引起强的IgG应答C 能产生记忆和二次应答D 引起抗体产生需 T 细胞的参与E 既有 T 细胞决定簇又有 B 细胞决定簇 38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ABO 系统BHLACRh 系统D补体系统EAFP39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A青霉素BHLACFo

7、ssman 抗原D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多糖抗原与人的心肌E大肠杆菌 O14 型多糖抗原与人的结肠粘膜40佐剂的生物学作用A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B改变产生抗体的类型C诱导免疫耐受D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E增加抗体效价41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何相关A抗原的分子大小B抗原的异己性程度C抗原的化学组成D抗原的分子构象E抗原的进入机体的途径42属于 TD-Ag 的物质是A细菌脂多糖B破伤风抗毒素C牛丙种球蛋白D聚合鞭毛素E 抗狂犬病毒血清43以下关于抗原免疫原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B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是异物C自身成分不具有免疫原性D是异物的物质一定是抗原E只有化学结构

8、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的物质才具有免疫原性44T 细胞表位和 B 细胞表位的特点分别是AT 细胞表位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BB 细胞识别的表位往往是天然的CT 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DB 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ET 细胞表位需 MHC 分子的递呈45关于 TD-Ag 和 TI-Ag 的特点错误的是ATI-2 抗原仅含有 B 细胞丝裂原BTD-Ag 由 T 细胞表位和 B 细胞表位组成CTI-1 抗原含有 B 细胞丝裂原和重复 B 细胞表位DTD 抗原仅能刺激细胞免疫E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是 TI 抗原46弗氏完全佐剂含有A百日咳杆菌B卡介苗C细菌脂多糖D羊毛脂E氢氧化铝47

9、TI-AgA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B可直接激活 B 细胞产生抗体C易于诱导细胞免疫应答D不能诱导产生再次应答E能被 T 细胞抗原受体直接识别-、名词解释48. 抗原决定簇(表位)49. TD-Ag50. 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51. TI-Ag52. 交叉反应53. B细胞表位54. T细胞表位55. 佐剂(adjuvant)56. 超抗原57. 抗原58. 半抗原(hapten)59. 类毒素三、问答题60. 简述 T 细胞表位和 B 细胞表位主要特点。61. 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62. 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是有哪些因素决定的。63. TD-Ag 与 TI-A

10、g 引起的免疫应答有何特点。64 超抗原和常规抗原有何区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D 4.E 5.D 6.D 7.B 8.A 9.E 10.B11.D12.A13.D14.E15.D16.B 17.A 18.E19.A20.B21.E22.A23.C24.E25.D26.B27.D28.B29.A30.C31.A32.D33.A34.D35.C36.D37.ABCDE38.ABC 39.CDE40.ABDE 41.ABCDE 42.BCE43.AB 44.BDE45.ADE 46.BD47.BD二、名词解释48. 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

11、团。49.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既有 T 细胞决定簇又有 B 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50. 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在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51.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而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52. 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53. B 细胞表位:为构象决定簇或顺序决定簇,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可直接与BCR结合,无需加工变性,无需与MHC-H类 分子结合。54. T细胞表位

12、:为顺序决定簇,需经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并与其MHC- H类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细胞识别。55. 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56. 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 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 等。57. 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58. 半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 应答,即无免疫原性。59. 类毒素:外毒素经 0.3%0

13、.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 原性。三、问答题60.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的主要特点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MHC递呈必需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不需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性后的天然多肽、多糖、短肽脂多糖等61. 抗原具备两种特性:1) 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 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2) 免疫反应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有些小分子物质虽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 原性,称半抗原。62.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1) 异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