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30843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领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引领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引领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引领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引领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领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领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领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一、激情导入揭示任务 老师:同学们,世界上最动人的表情是什么?(微笑)那什么样的微笑最迷人呢?(真诚的、会心的、发自内心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微笑着上我的课,因为这是对我最大的奖励。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1.看图吟诗,导入新课 老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图画,这是一幅什么图?(屏显雪景图) 学生1:雪景图。 老师:能不能用几个词描述一下这幅图? 学生2:银装素裹。 学生3:白雪茫茫。 老师:这样的一幅图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哪首古诗? 学生齐说:江雪。 老师:我们师生一同来吟诵这首诗。 (屏显江雪诗,师生齐诵,很有感情) 老师: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以其清远的意境、孤

2、高的情怀让世人赞叹。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也写了一篇冰清玉洁的雪的文章。现在让我们随着张岱,一起到湖心亭看雪!(屏显课题) 2.简介作者,揭示任务 老师: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读) 老师:让我们先来认识张岱。(屏显作者概况)请大家特别注意红笔标出的句子,对理解张岱这位特殊的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有提示作用。 (老师介绍作者概况) 老师: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怎么读呢? 学生读:在读中质疑,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老师:达到什么目的呢? 学生读:读懂张岱,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找准切入点 老师:我想请你们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来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一女学

3、生读,读得很有感情,学生齐鼓掌) 老师:大家不约而同地掌声向我传达什么信息? 学生:读得非常好。(简评) 老师:好文要多读。接下来,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这回有一个要求:找出文中一处明显的意思前后矛盾的地方。我读同学们找。 (老师范读,绘声绘色,极富有感染力。) 学生1:我认为矛盾的地方是这两句。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应是独自一人,后面又说“舟中人两三粒”前后矛盾。 老师:这个同学很敏锐。那这个问题是作者的疏忽呢,还是另有奥妙? 学生齐说:另有奥妙。 (却说不出奥妙何在,大家面面相觑) 老师:这问题有难处。我们暂时放一放,说不定读到后面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同学们表示同意) 老师:来,我们一起再有

4、感情地读一遍课文。读后,请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 (学生齐读,老师也加入其中,并引领学生读,读得很好) 学生:最后一句中的“痴”字概括了作者的形象。(屏显“痴”) 老师:同学们真是独具慧眼,一下就找准了,真厉害! 三、分步赏读领悟情感 1.读文,找“痴行”,初悟痴心。 老师:“痴”字用我们的话怎么解释? 学生1:呆。 学生2:傻。 学生3:笨,行为古怪。 老师: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他的“痴”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屏

5、显:1、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找原文句子回答。) 学生读:大雪三日独往湖心亭看雪。 老师:你找得真准,读得也好,理解能力很强。我们来讨论一下:去湖心亭看雪这件事呆不呆? 学生4:呆。 老师:你们也看过雪,你们也很呆吗? 学生4反应过来说:看雪是不呆的,呆就呆在他在特别的天气里去看雪。 老师:怎样的天气? 学生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老师:这种情形用古诗怎么说? 学生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老师:为什么会鸟飞绝,人踪灭? 学生6:因为天气太冷了,冷得不得了。晚上更冷,张岱还晚上去,更显得呆。 老师:像这样奇寒雪夜,你一般在家干什么? 学生7:烤火看电视。 学生8:在被窝里看书。

6、老师:可是张岱,居然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晚上,独自一人去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学生9:清高、孤傲。 学生10:孤独,没有朋友,独来独往。 学生11:高傲,不同常人。 老师:当我们了解了张岱是个清高孤傲、没有知己的人,是不是可以解决我们开始遗留下来的问题? (屏显:解决问题:“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独”到底怎么理解?) 学生12:我认为“独”字是指张岱内心很孤独,而不是独自一人的意思。 学生13:独是孤独,舟子他们不理解他的心,不知心的人就好像不存在似的。这里并不矛盾。 学生14:这个“独”字更显出他的清高、孤傲。 2.读文,品“痴景”,再悟痴心

7、。 老师:孤独的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学生读,没有读出韵味。) 老师: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来分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男生,请想想:为什么请你们读前句? 学生1:因为这句显得很有气势,而男生就很有气势。 学生2:这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 老师:很好。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气势来。 (男生读,不够大气。) 老师: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浩大的气势来? 学生3:读好“上下一白”。 老师:三个“与”也要重读。男生再读一遍。 (学生读,读得很有气势) 老师:这次读得真好。不过,我发现了这句话中的一个问

8、题。 (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 学生4:我认为“与”字不能去掉。“与”字把这些景物连成了一片。 学生5:我也认为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老师:去掉呢? 学生5: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老师带头鼓掌:品得多好啊!我真的很佩服。现在女生读一读后句,你们说说要读出什么意味? 女生:轻柔点、渺小的味道。 (女生读,读得很轻,量词和“而已”读出了语气) 老师:女同学读得很好,尤其是量词读得真好。可我记得小时候,你们做量词填空题:一()人,如

9、果你填成一(粒)人,老师会怎么样?(学生笑。) 老师:你写一粒人,是绝对不行的。那张岱这样用到底妥不妥呢? (屏显:“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句中量词的使用妥当不妥当?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 学生6:不要改。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景物的渺小。 学生7:这些量词都缩小了,作者可能是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 学生8:我认为这不是错用,而是妙笔。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似乎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渺小之感叹。 老师:听到你们这样精彩的发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们写一段雪景,你会

10、怎么写? 学生9:我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 老师: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 学生:没有。 老师: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 学生11:白描。 (屏显: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张岱在自然中如此忘情,表明他对自然有什么感情?) 学生12:热爱自然。 学生13:痴迷自然。 3.读文,议“奇遇”,三悟痴心。 老师:清高孤傲、痴迷自然的张岱寒夜去看雪,万万没想到会碰到像自己一样的人。他们这一相遇,心情如何? 学生1:大喜。 老师:那我们就高兴地读出大喜句。 (学生读) 老师:哪几个词重读,可

11、以更好地表现他们的高兴? 学生2:更、此人。(学生再读) 老师:这种人,指什么人? 学生3:指有雅兴的人。 学生4:指张岱这样的痴人。 老师:痴人碰到痴人,那他们是 学生5:臭味相投。 (众学生笑,该学生意识到,忙改口说:志同道合。) 学生6:知己。 老师:“酒逢知己千杯少”。于是,他们痛饮而别。我们把张岱他们在湖上相遇的这一段读一读,注意不要多读。 (学生读“到亭上金陵人,客此”) 老师:非常了不起,异口同声,理解到位。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锁定到酒后话别这句话,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疑惑。) 老师:一般我们是问什么答什么。如果我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答你是南昌人,行吗? 学生7:我知道,是

12、答非所问。问姓名答地点。 老师:很聪明,发现了问题。下面大家根据提示讨论这个问题。 (屏显:新的发现: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提示:你能不能联系作者的思想性格和“金陵”的特殊含义来想想?) 学生8:张岱是个清高的人,那两个人和他一样也很清高。他不想告诉别人自己是谁。 老师:张岱问他姓名,他不答。张岱深究了没有?生气了没有? 学生齐说:没有。 老师:如果是我们,问了别人什么,别人不答,我们要么追根问底,要么就生气。而张岱既不深究也不生气,这说明他什么性格? 学生9:洒脱。 学生10:超然。 老师:那“金陵”有什么含义? 学生11:“金陵”是南京。 老师:南京和明朝有什么关系?请你联系作者对明朝的感

13、情来思考。 学生12:我明白了。这里的“金陵”有暗示意义。 老师:真了不起。暗示什么呢? 学生13:客人说是金陵人,张岱就会想起南京。 学生14:客人是金陵人,却住在杭州,肯定会思乡、思念金陵。 老师:客人思念金陵家乡,张岱听到“金陵”一词会思念什么? 学生15:会思念明朝。 学生16:思念故国。 学生17:是思念故国。因为张岱本来就是个不忘明朝故国的人。 老师:这是本课最难的一个问题。你们都能想出来,有这种赏读的本领真是可以写论文了。同学们把自己在赏读文章时的新发现新见解写成小文章,就是论文。美国小孩一年级就开始写论文,我们也可以写,不要以为写论文是专家、学者、大人的事。像我们就文中问姓名答地点这一问题想透彻了,就可以写成一篇好论文。 四、评点张岱 老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找“痴行”、品“痴景”、议“奇遇”,已经体会到了张岱的痴心,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用“好个_的张岱”的句式评点张岱其人。 学生1:好个孤独的张岱。 学生2:好个清高的张岱。 学生3:好个痴人张岱。 学生4:好个超凡脱俗的张岱。 学生5:好个痴迷自然的张岱。 学生6:好个思恋故国的张岱。 学生7:好个内心孤独的张岱。 五、在音乐声中试背课文 老师:同学们,通过赏读,我们读懂了张岱其人,那么我们还要背诵张岱其文。大家自由诵读,试背全文。 (师生共背。师背一句,生背一句。在朗朗的书声中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