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30563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1分)1. (4分) (2017八上揭西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o r_得像温室。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o shu_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为了这一着,多少人dn jn ji l_,青丝变白发。若不是mioshu u d_,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2. (10分) (2019九上慈溪期末) 古诗文名句积累。 (1) 露从今夜白,_。(杜甫月夜忆舍弟 ) (2) _,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3) 岳阳楼记中能体现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 (4) 斜阳落日,意蕴丰富。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用“_,_”体现了贾谊旧宅的萧条冷落;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用“_,_”营造出山雨将至时的动荡苍茫。 (5) 下列句子不是表达愁苦情感的一项是( ) A .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B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C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D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4分)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及鲁肃过寻阳_久而乃和_一鼓作气,再

3、而衰_高可二黍许_4. (3分) (2017七下岳池月考) 经典名著总是令读者回味无穷。同学们爱读法国作家_,这部名著被誉为“_”,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_之情。二、 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5. (12分) 阅读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一诗,完成第后面小题。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淮:扬州。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潇湘:指今湖南一带。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1) 最能体

4、现全诗情感基调的词语是_,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是_。(2) 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B . 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C . “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D . 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6. (16分) 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

5、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欣然起行_念无与为乐者_怀民亦未寝_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_(2) 下面句子中与“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 . 万钟于我何加焉C .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D .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7. (12分) 伤仲永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6、,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 伤仲永选自_作者_,_,(写朝代)八大家之一。(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边( )日扳仲永( )泯然众人矣( )(3) 本文按照_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详写了_,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 句回答_。从道理上讲是因为他_。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1分)1-1、2-1、2-2、2-3、2-4、2-5、3-1、4-1、二、 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5-1、5-2、5-3、6-1、6-2、6-3、6-4、7-1、7-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