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3047995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2、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教具准备:有关水土流失的图片,两块木板、同样厚的土(一块带青草、一块不带)喷壶、量筒、烧杯。教学导入:1、谈话:板书:土壤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土壤?生回答师:说的真好!土壤还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你知道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谁来告诉大家?生:(动物、植物、海洋鱼类)

2、小结:土壤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土壤的一些问题。探究过程:活动一:我们来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1、引导学生交流土壤现状况的资料。师:课前我们都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了关于咱们家乡土壤现实状况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首先我们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需要详细一些)2、学生播放搜集到有关土壤被污染、被不合理利用等现实状况的视频,以期使学生感受到土壤危机,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热爱土壤的热情。师:同学们真能干!搜集的资料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你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土壤的一些资料我们

3、来看一下好吗?(可以在网上搜集与课本相仿的图片)(出示:四幅情景图。)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刚才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强烈感受。)生:第一幅图是植被遭到破坏生:这属于自然灾害生:第二幅是乱采乱挖,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生:这幅是水土流失,属于自然灾害,已经不能耕种了。生:第四幅是乱扔垃圾,也人类活动造成。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看到这些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也感到无比沉重。活动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1、谈话: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我国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可能是不注意植树造林吧?生:也

4、可能是乱砍乱伐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那么如何做实验呢?这需要我们先来做个试验计划,每组讨论完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2、填写、交流实验方案:每组填写一张水土流失对比实验方案,请按照方案上的要求填写。学生填写完方案后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出不同条件)3、各小组进行实验:师:对!这两块土壤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块是有草的土壤,另一块是没有草的土壤,其他条件都相同。下面,可以把你们的实验方案适当修改一下并按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后填写好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结果。师:土壤中有植物的水土流失少,没有植物的土壤水土流失多。师:通过

5、刚才的实验你有了什么感受或收获?生:我知道了水土流失的原因。生:我知道了植物可以保护土壤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会使水土不致流失,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壤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容易流失,没有了水和土壤植物也不能生存。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样?生:(动植物、人都会灭亡,地球会成为一片沙漠)师:是呀!水土这样流失得真可怕,同时土壤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现实状况又非常严峻,所以我们打算怎样做?生:保护土壤师:对!保护土壤。板书保护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生:不要忘了植树节多植树。生:不随便折小树苗。自由活动:(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作为拓展作业)师:那么,请把你的保护计划写下来好吗?每组可讨论后制定一份保护土壤计划。2、学生交流保护土壤计划。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请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善待土地,保护土壤!快快行动行动起来,做保护土壤的小卫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