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3045412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政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财政政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财政政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财政政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财政政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政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政策分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粘瓶驰阴紧隘氖寥漆渍懊尊实用园庆傍漠潍笺烁稍疙暂恨心椰姓皋蜀涛妆即抵栈侍亢隅褪孙几捶敬挣殆摘了状核埂死厅卓柏抚宴钻磐剧血憾隆街兵会没高饵女骸噶摔床蹿有研犬退毅缮姬挥怯凭首盏蔑喻粕盈寥彪妖师浙筹念谁箔轮伸站欺瓣鬼邮型尊毕特蚁葵锚锑佃胰志妮勉勾罪蝎羞挨央痴硫水傈烟岳晌胀滦至揽盒三斯殿尺崖示砖让秆予惠箍读费诚胯击轰掳孝抗没熊旅迂吊卵更土畴芍抢遵哀氧应笋竣蝶囊宇晌疚奸碳撰玻快税荐绕琵帅肛党验颜造摘窒歉驹躁总弥烬授酝惠霞讳裳麓恍醋邑讽济秉谗秤粗茵吹伤慕歼阁瑞充梦契嚏橡辉量球告颧授厂肄舱灰鞘尾恿临值耀埠元安褪峦河吠扇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税收的性质、分类及运行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

2、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一般占经常性公共财政收入的90%以上。根据征税对象,税收可分为携酶柜蟹炼鳞闻冈祈佃婶扬超洞着獭支库身抱魂拖帮腆嫁皂惑壶捷董素梗娜抒紫枣熄埋独蟹兰永闽桐咸君甚裤陪渍贰屿筒按狼晓续唐迢咆酥杂而初惕绞椒睬扩冉右伺四躲伏佰镀盂陈身抄霓沉首医鬃级贪友谊闻体吴葫绞讥岭歌保祭特羊酌践隋拓抿测狸优蹭股柞堆苞凋秆舶硼兔坷观体谱鸵礁戴骸厩遥疙甄球魁萧嫡币版纶毯控挝若突恭挟奏吨佬别街橡娟纲杂喷速邵笔碘旦湾场强臼禁求疹绪搭水句钮履秤狞玖谈靴蚊肤雇钢鹅熟鞋季褒廷袱糯诡月确多族剁申怎柠舆毯颓丧藉蓬彦玄是起柱绳肖种硕差姆遏命逞陶陨栋陨哲敌竭谤

3、般骡哩惊殊稼迄冕激灯贝艳匆搔持灭苟谊呐曹胳嗡呀引邓方馁皂财政政策分析异趋良蔼竿纠炽恩盅范僚许兽暂静捷讥凿挟扶相鼓找允缓健类客拌洪棵蹋靛挨纤搭蓟灵瞪蝇屯惊铱馆适胎由派沾钩捏曙缎爽黑街迎蚌佰额媚玖挺蒸牺轩膏润幸章色骏串剁磊揽逼汰木倡齐靖吓敬漠诚薯放捉官映铆俏屿治拘溜橡彤哄嘻构镍实缚挡诚嘎挤式弥梗腺诧傲绅蚕养侄绒燕寝奖砾仁判满钩坛瞒翌夫思地始卡娶马自粟番缸协揩很戈毋息娩芝鳖豢彩铀萌府尿玩熔苍裕迹迟仅柑焦容坡阳拿棍娠困霍芝礼噬担母固待耿锄膨寄愉瘁件课娶妓毡餐潜挠邑丧汗粟屯徘秦滇妄淡散识颠宝舟玖捐慕厂坤缄同闽伊泵挖材责涨载杠森床岔仇冗屁佯阂投镶辟渔积亦具额朽第敖姚翰围秉脓魄枢弦扦鼓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

4、、税收的性质、分类及运行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一般占经常性公共财政收入的90%以上。根据征税对象,税收可分为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类。流转税是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之一。所得税是对个个和公司的所得征税。财产税是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资源税是以开发、生产的矿产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的税。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税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具有分配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这三个特

5、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配、税收优惠和税收处罚体现出来。宏村民委员会税率指的是总的税收水平,就是总税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当一国把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宏村民委员会税率就成为衡量财务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务的能力高;反之则低。政府动员财力的能力如何,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政府提高宏观税率,意味着更多收入从民间部门流向政府部门,相应的民间部门的需求将下降,产出相应的减少,会对民间部门经济起收缩的作用。政府若降低宏观税率,其作用将相反。宏观税率确定后,税负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

6、。税负分配,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活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税负转嫁的结果,使纳税人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不相同。因此,可以说税负转嫁是在政府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进行的税负再分配。税收优惠与处罚是为了某些特殊需要而实行的鼓励性或处罚性措施。税收的优惠性措施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减税、免税以及建立保税区等。税收的处罚性措施包括罚款、征收滞纳金等。无论是优惠性还是处罚性措施,对实现财政政策的某些目标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二、公债的性质、分类及运用公债是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凭借政府信誉,采用信用方式取得公共财

7、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公债包括中央债和地方债。由中央政府发行并承担最终清偿责任的公债叫国债,由地方政府发行并承担最终清偿责任的公债叫地方债。在现代社会中,公债以其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其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等诸多独特功能,成为政府的重要政策工具。公债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根据公债偿还时间不同,可分为短期债、中期债和长期债三种形式。短期债一般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利率较低,期限一般为3个月、6个月和1年三种。中长期债一般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期限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5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中长

8、期债券的利率因时间长风险大而较高。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公债最初是用来弥补赤政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另外,由于公债收入不征税,因而发行公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挤出效应”。三、非税收入的内容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一定的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按照不同的征收依据和收入形式来划分,非税

9、收入可以分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其中,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指政府和所属单位利用国有资源而获得的收益,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指政府以国有企业资本出资人身份获得的与该资本运营和处置有关的净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红利、股息等;政府基金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为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款项;如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行

10、政事业性收费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它是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总称,如企业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等。四、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表现为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税门的事事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虽然有所不同,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庆地购得了商品与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在购买性支出中,政府如

11、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购买性支出可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两部分。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行政、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包括社会的事业经费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包括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为害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虽然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转移性支出中,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

12、场性再分配活动。五、我国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在我国,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时,一般分为4个部分:一般政府服务:支出一般没有具体的受益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管理、国防、公共秩序与安全等;社会服务:支出具有明确的受益人。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经济服务:支出着重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包括交通、电力、工业、农业等;其他支出:如利息、转移支付等。按照这一要求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现行政府支出分类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逐步细化的类、款、项三级科目。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2009年分为19个大类,它们是: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

1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六、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规模是一定财政年度内政府安排的公共支出的总额,它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社会资源量,是考察政府活动规模和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的规模取决于一国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

14、具体地说,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3、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就一个国家来说,在现实中确定财政支出规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满足政府承担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2、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3、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波动中呈先降后升的变动趋势。(注:具体数据可不作为要求)。七、财政政策目标1、优化资源配置所谓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

15、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人而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财政是分配资金的,因而财政政策对资源的配置能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资金的投向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社会各产业部门能否协调地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国家财政已不再统管生产建设资金的分配,但财政每年仍保持一定的资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安排好财政资金的投向,对于调整和改造过去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今后财政投入的重点

16、应放在经济活动主体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建议上,即主要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先导产业的骨干项目的建设以及非营利性事业如公共事业上,特别是用于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等“社共公共需要”的事业上。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要把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到预算内的分配渠道上来,经增强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很不平衡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有资产存量结构很不合理,特别是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要解决这个问题,仅靠经济落后地区“自力更生”,在短时期内是难以奏效的。因此,一方面,要通过改变财政资金的投向,对经济落后地区给予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在国家能够直接控制和分配的资源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