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971708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 认读“恭、勤”等 4 个生字,会写“囊、萤”等 9 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2.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4.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5.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 个字,会写“囊、

2、萤” 等 7 个字。2.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 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 读书。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 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板书:囊萤夜 读)学生齐读课题。3. 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4.

3、 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囊、萤、恭、勤、博、贫、焉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1) 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2)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囊、勤、焉”。“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

4、分不是“与”。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3. 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 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4. 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5.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6. 点名读,齐读。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 吗?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的意思。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2.从以上词语

5、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 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 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3. 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 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4. 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 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6、,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板书:囊萤夜读?夜以继日)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1) 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2) 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 自己创造条件。(3) 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 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卒”2

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 针)齐读课题。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 (“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谪仙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

8、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 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1) 是谁把铁棒磨成针?(2) 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铁杵成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1) 注意读准平舌音“卒”,后鼻音“逢”。(2)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逢、卒”。“逢”半包围结构,先写辶上面的部分。:辶书写顺序:点 横折折撇 捺。“卒

9、”独体字结构,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住竖中 线。2. 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 激发其诵读兴趣。3. 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 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 师及时帮助。2

10、. 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 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出示课文大意: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 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板书:李太白放弃学业 老婆婆铁杵成针)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 请学生谈谈学习

11、本文的体会。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 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2. 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 功。)(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1) 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2) 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3)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 理想。(4) 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 标。(5)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

12、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 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6) 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 态。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 同桌互相讲故事。2. 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板书内容:囊萤夜读车胤:谨慎 勤劳而不知疲倦囊萤夜读 夜以继日铁杵成针李太白放弃学业 老婆婆铁杵成针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2. 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之一文言文二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囊萤夜读主要讲了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只好捕捉萤火虫照明读书的故事;铁杵成

13、针主要讲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后感动于老人铁杵磨针的毅力开始认真读书的故事。这两篇文言文都有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学习古人热爱读书的精神、锲而不舍的奋斗精 神。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借助注释,四读课文,理解内容四年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文言文,学生虽对其有很大的新鲜感,但在理解语言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思维的兴奋点是我组织教学的关键。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都要贯彻“读”,为此我准备了“四读”。一 读,

14、读通。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解决字词障碍。二 读,读懂。能够了解文章大意。三 读,读细。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四 读,读出味儿。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读懂和读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出语言的味儿,读出故事的味儿就是难 点了。(二)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主旨?在前面“四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领会文章主旨环节,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看从这两则文言文中能够学到古人的什么精神,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都发表对文章的理解,在 讨论中领会故事的内涵及人物精神。二、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 借助注释,四读课文,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二) 小组讨论领会文章主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在讨论中学 生也学会了古人热爱读书的精神、锲而不舍做事的精神。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能够领会文章的主旨,有所收获,但是一些学困生理解文言文有些困难,不能参与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