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鉴别推断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965663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鉴别推断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质的鉴别推断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质的鉴别推断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质的鉴别推断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质的鉴别推断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鉴别推断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鉴别推断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质的鉴别、推断 常用的方法如下: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鉴别一组溶液时, 若其中有酸,可选 用 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

2、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为试剂来鉴别(如铁粉、碳粉、氧化铜)。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一般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1)氢氧化钠溶液;(2)氯化镁溶液;(3)硫酸铜溶液;(4)氯化钾溶液。正确鉴别顺序是( ) A.(1)(2)(3)(4) B.(3)(2)(1)(4) C.(4)(1)(2)(3) D.

3、(3)(1)(2)(4)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溶液均为无色。就以硫酸铜溶液为已知试剂,用来鉴别本组另外三种溶液。分别取这三种待测溶液少量于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再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已知试剂鉴别另外2种溶液,方法同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溶液。因此,正确答案为D。当然,有时也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它们两两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将其鉴别开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方法是将这四种物

4、质,分别取样,然后两两进行反应;既可和其中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那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稀盐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种就自然而然的是氯化钠溶液了。而物质的推断是指根据给出的某种物质的可直接的物理、化学特性,确定部分物质后,再顺藤摸瓜地逐一推断出每一种物质的过程。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或思路是:首先,分析好题意,既关注明显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隐含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掌握的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寻找突破口(即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细心地全面地思考、推断即可。这类题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四种:1.反

5、应式型;例如,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是指物质在溶解时,所发生的两个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化的现象。具体来说,是这样的。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这就导致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同时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具体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共有如下三种: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

6、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物质的溶解现象、溶解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吸热或放热现象;还考查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的溶剂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

7、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解时所导致的温度的变化,进行科学地探究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溶解,溶解过程又包含哪两个过程;并且,还要弄清哪一个过程吸收热量,哪一个过程放出热量;吸收的热量多,还是放出的热量多。特别是记住哪些典型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放热多,温度升高(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溶解时表现为放热现象;硝酸铵溶解吸热多,温度降低,溶解时表现为吸热现象;其它的物质则可以认为吸热和放热相等,温度不变

8、,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并且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定性表示法,另一种是定量表示法。定性表示法就是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表示;定量表示法就是用一定温度下(气体还强调压强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它们的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

9、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难溶解在水里,却很容易溶解在汽油里。外部因素是温度、压强(是对气体来说的)。例如,除了气体和氢氧化钙等特殊的固体溶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成反比以外,一般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成正比;还有气体的溶解性也与压强成正比。【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

10、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物质的溶解”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物质的溶解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

11、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以及物质的溶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要想解答好这方面的题目,需特别注意熟记特殊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也就是,气体和氢氧化钙等特殊固体溶质及其溶解性或变化规律等。而其它的物质就可以默认为是其溶解性与温度成正比了。这样,对识记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及其变化规律等,或者是运用它们来分析、推断和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都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