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959419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资源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资源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资源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资源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网络资源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资源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资源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资源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影响及思考摘要:在翻译研究日益多元的今天,翻译教材建设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翻译界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翻译教学中由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传统翻译教材的不足之处,认为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立体的教材包将给翻译教材编写带来许多新的启示。关键词:翻译研究、教材编写、网络资源The Influences of Net Resources Upon Translation Textbook Compilation Abstract: As translation studies tend to be multi-directional in mod

2、ern societies, the compiling of translation textbook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blems resul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textbooks used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China, points out that the tex

3、tbooks stay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proper use of net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elements textbook package may bring up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ming translation textbook compilers.Key Words: translation studies; textbook compilation; net resources一门好的课程离不

4、开一部好的教材。随着近几年翻译学科的兴起,翻译研究已经走出了传统藩篱,正以一种与相关学科接壤的态势发展,并逐渐成为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质的独立学科。随之而来的是翻译教学理念在发生转变,翻译教材的重新设计与改版已经成了当务之急。由于网络不断的深入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网络资源的利用似乎是大多数翻译教师愿意采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围绕翻译课程的教材建设,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并探讨。一是翻译教材应有哪些主要特点;二是有了充足的网络资源,我们还需不需要传统的纸质教材;三是网络资源与翻译教材建设应如何协调。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 国内现有翻译教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翻译教材在翻

5、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作为翻译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材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不断有新的编著问世。就我国目前的翻译教材出版市场来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出版社在翻译教材的引进、出版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我国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以培养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为了满足MTI教学的需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从St. Jerome Publishing,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Pal grave Macmillan 等国外著名出版社引进了一批翻译实践研究方面

6、的优秀图书,分为“笔译实践指南丛书”和 “口译实践指南丛书”两个系列。该丛书的引进,弥补了国内翻译实践研究原版参考书的空白。但本系列教学类图书多为研究生使用的学术研究型教材或大众类翻译考试用书,难以满足本科翻译教材建设的需求。国内各高校也纷纷加大了翻译教材建设方面的研究力度,出版了一大批新教材。但综观出版的翻译教材,一片繁荣之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之一就是例证问题。众所周知,翻译教材的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通过大量例子来说明翻译技巧的运用。而目前很多翻译教材在举例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迄今为止国内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适合翻译专业师生进行教、学的英汉互译教材,我国翻译教材建

7、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和制约了翻译人才的培养。教材问题一直是翻译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国内翻译教材由于多种原因而难以用于教学实践。具体表现在:(1)知识老化现象。传统翻译教材不少还滞留在机械地把翻译标准、理解与表达(词类转换、一词多义等)、句子结构对比与调整、英汉辞格比较与翻译、英汉思维异同与翻译等技巧问题灌输给学生,具有新理论、新内容、新方法的教材不多。大多数教材谈的是一些可用可不用的翻译技巧。如词类转换问题,其实人们在做翻译时很少去想某个词在译文中该用何词类。()缺乏真实语境。传统翻译教材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许多译例脱离了语境,尤其是那些单独的词、句翻译。脱离了背景知识、背离了语境,学生就

8、无法准确理解,正确表达。教师也无法给学生提出任何背景知识,结果翻译练习成了纯粹的语言练习,翻译评论也只能起到隔靴搔痒之功。我们认为,除了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外,必须提供翻译练习的背景知识,如文学作品的作者,选自哪部作品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单句译例也最好有上下文,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作者意图,否则很难判断翻译是否准确。()题材体裁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翻译教材的引例来自文学作品,这是违背目的原则的。译例对小说散文情有独钟,科技文献、新闻法律、广告传媒、公文政论、信息技术、教育心理等内容往往被打入了冷宫。翻译依然被看作是文学欣赏的主要工具。对此,翻译教材应紧密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经济生活的现实

9、,按照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组织编写各层次各类型英语专业适用的翻译教材。在题材安排上可以有文学、也可以有政治、经济内容的翻译、科技翻译、实用文体翻译;体裁设计上有散文,也可以有诗歌、书信、演讲辞、公告、法律文书,甚至医学研究等内容,大学阶段的翻译训练应该让受训者从一些翻译样本和翻译任务中获得归纳和演绎能力,发展综合能力并将其应用于日后工作中。()缺乏实践性。目前许多翻译教材格外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本科翻译教学任务的核心本质,教学对象并非都是潜在的翻译理论专家,他们更需要的是在翻译理论指导下,开展翻译实践。因此,翻译教材应当突出翻译的实践性,做到把握时代脉搏、结合生活实际。描述和评

10、价翻译理论及技巧时,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中取材。二、 翻译教材应有的特点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三大建设(师资、设备、教材)之一,教材建设的好坏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好教材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石,是牵动学生研究的引擎。正如Suarez(2001)所说,“研究发现98%的课堂指导来自教材而非教师,90%的学生课后作业也由教材来指导”(转引自李克等2008)。教材是体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甚至教学模式的知识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教学方向、保证教学质量的作用。合格的教材至少应有四个基本特点,即目的性、针对性、体系性和可自解性。其中目的性是指教

11、材的编写应有明确的目的,配合一定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针对性是指教材应有明确的学习者层次定位和要求。体系性是指教材的知识体系,要能反映本学科专业主要的知识点和方法论。可自解性是指教材要适应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便于学习者自学。在知识社会更应如此。不难设想,如果一部教材缺少这些特点,则其将很难得到读者的青睐和喜爱。翻译是新兴的专业,国内刚刚获得正式承认,国外也没有现成的样板,大家都在摸索。翻译教材建设应充分体现翻译的学科特性:克服教材中的知识老化现象,在题材、体裁上尽可能多样化。教材整体内容应该覆盖从理论到实践,从笔译到口译,从文学翻译到外事翻译、政论翻译、法律翻译、新闻翻译、

12、科技翻译等多学科内容;在体裁设计上包含散文、诗歌、以及书信、演讲辞、公告等。翻译实践教材应充分体现语境的作用、体现真实性。翻译专业的实践训练应超越机械的技巧练习,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原则,提供更广泛的文本语境。 本课程需要实施长远的教材建设战略,编写适合各科翻译课程的教材,并配备适当数量和难度的练习材料,选用适合的教学参考书籍,而贯穿其中的则是语篇翻译的观念,而不是传统的以句为单位的翻译讲解。因此翻译教材的撰写要能体现学习,即遵循“本章学习的问题导引导引案例理论阐述与实例解释互动并穿插学习问题总结自测应用案例”的模式。鼓励教师建设网络,视频和纸质教材相结合的立体教材,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三、

13、 翻译教材建设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提倡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和终身学习。翻译教材的建设必须明确翻译教学的对象和目的。首先来关注一下新一代读者学习方式、途径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学生和社会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已大大扩展。他们除了阅读纸质教材外,还会通过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软件等获取知识、探索学习。特别是,现在的大学在校生基本是“80后”、“90后”出生,他们更喜欢借助电子、网络途径和手段获取知识。要适应这些读者群,我们就应开发、编写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软件形式的教材。其次,也应注意到,尽管“80后”、“

14、90后”在校生更喜欢借助电子、网络途径等手段获取知识,翻译教材的形式创新还是应从纸质文字教材创新入手,因为纸质教材是电子、网络教材的“脚本”。如果纸质教材的知识体系陈旧,所用素材不精彩,陈述逻辑不严密,文字粗糙无语言魅力,那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的教材。这就如同要拍一部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如果脚本题材不诱人、剧情不精彩、编写质量不高,那就很难拍出观众赞誉的影视作品。而要编写出精品纸质教材,一是要研究国内外同类教材,发现现有教材的优点和缺陷。二是要在前一部工作的基础上,勾画有新意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三是要提出有新意的编写大纲,包括各部分应反映的知识点,可使用的素材,甚至为编写教材而展开学科相关研究工

15、作。四是要就编排体例、图文色彩等借鉴现有共识的国内外精品教材,并有所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资源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和自我提升的重要信息源,它服务于教师,并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无所不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教师要善于吸收周围的一切资源,并融成自己的职业资源。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仅仅是一纸本本,但在信息社会,翻译教材就应有所不同了,既应包括纸质文字教材,还应有电子教材、网络教材、教学参考书、参考文献、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软件等,是之成为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立体化教材。因此翻译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创新性,结合最新教学手段(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开发立体的教材包,呈现

16、多层次、多视角和高品位的学术特色。结束语优秀的教材都是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要求编写的,要紧跟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教材也是为学科发展服务的,在翻译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水平的任课教师或教学团队都会对课程的知识体系及主要内容进行重大调整,同时及时将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融入到教学和教材之中,使教材的知识体系、主要内容、教学理念、方法论等与时俱进。因此翻译教材的编写要真正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授人以鱼场”的巨大跨越,创造一个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自由、宽松环境。参考文献:1 段远源,冯婉玲. 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2.2 高晓蔚. 关于高校教材选题策划与出版的思考J. 中国青年科技,2008,7.3 李克,李淑康. 高校英语语言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J 外语界,2008,6.4 孙卫. 等. 构建“以学习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