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95707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6岁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的比较研究王雪,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 要: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认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的探讨也应该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外表事实区分任务和情绪识别任务来对130多名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及阶段等进行探讨,并对比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留守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是5-6岁;(2)流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也是5-6岁;(3)流动儿童在错误信念的能力的发展上要显著高于同龄的留守儿童;(4)流动儿童在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上要显著低于

2、同龄的留守儿童关键词:心理理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Comparison about theory of mind between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migrant children of 4 to 6 years oldWang Xue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i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Theory of mind is a very important cognitive domain i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The study of theor

3、y of mind about migrant children and floating children should also be highligh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unexpected location task”, “the unexpected content task”, “the appearance-reality task” “the emotion recognition task” were employed in a sample of 130 4-6 years old migrant children and lef

4、t-behind children,in an effort to explore when children obtain the ability of TOM and how the ability developed with childrens age and the difference about TOM between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migrant children.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1) The critical period that left-behind children obtain TOM

5、is 5-6 years old. (2) The critical period that floating children obtain TOM is 5-6 years old. (3)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better than migrant children of same age at the ability of false belief.(4)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worse than migrant children of same age at the ability of emotion rec

6、ognition. Key words Theory of mind; left-behind children; migrant children 1. 引言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意图和愿望等心理状态的认识或理解,并借助这种认识或理解来解释和预测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1】。心理理论这个专业术语最早来源于Premack和Woodruff(1978)【2】对黑猩猩的研究。后来被引用到发展心理学领域,探讨人类尤其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的一种认知以及据此的推测和解释的能力,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理论的发展对于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7、如亲社会行为、同伴交往,对自己的认知等等有重要的影响,是影响其社会性技能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增收困难和城市劳动力的缺乏使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因为在城市生活的不稳定,很多农民工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乡,给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如兄弟姐妹抚养。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由此形成。有很多调查研究都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低于非留守

8、儿童。如黄艳苹、李玲【3】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总心理健康状况比曾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均较差,主要表现在对人焦虑、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方面。高亚兵【4】采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CPQ),调查显示小学留守儿童兴奋性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初中留守儿童聪慧性、稳定性、乐群性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次级因素11(焦虑性)、次级因素111(神经过敏性)、忧虑性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对于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近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热点,但是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理论的研究目前很少。流动儿童(floating ch

9、ildren), 特指那些跟随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入城市居住半年以上或曾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而后因某种原因又回到农村上学的儿童。现有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发展普遍较差,这可能和他们特殊的生活背景有关系。目前关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比如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数量,家庭中亲子互动,家庭经济地位,家庭的教养方式等等。留守儿童由于成长中父母的缺位,和父母的互动较少,其心理理论的发展较正常儿童较差。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父母的爱护,经常和父母互动,但是他们从熟悉的农村来到陌生的城市,同伴互动缺乏,其心理理论的发展也比较缓慢。虽然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都是特殊群体,但是关于留守儿童

10、和流动儿童这个特殊环境下幼儿的心理理论的发展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1、理论意义:能进一步探讨环境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的解释提供素材,能更好地探讨心理理论发展的文化间差异,能对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差异有所了解2、实际意义: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发展教育提供指导,促进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教学环境和方式的改善。本研究试图通过心理理论的经典实验范式:意外转移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等来探究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及两者间的差异,希望能为促进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心理理论提

11、供依据。2. 研究设计21 研究被试选取安徽省巢湖市栏杆镇幼儿园里的68名留守儿童作为留守儿童被试。剔除不合格的被试,得到55名被试,他们分别来自大班、中班、小班,年龄3-6岁分布均匀。选取安徽省巢湖市红太阳幼儿园和小红旗幼儿园中流动幼儿66名作为流动儿童被试。剔除不合格的被试,也得到55名被试,年龄在3-6岁上分布均匀。被试的具体年龄分布见下表22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心理理论的经典实验范式:意外地点任务【5】、意外内容任务【6】、外表事实区分任务【7】,同时还加上情绪识别任务,希望探讨儿童的错误信念发展程度、心理表征能力、情绪识别能力等。已有研究表明,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以及外表事实

12、区分任务之间存在一致性(邓赐平,桑标,缪小春,2003)【8】。23 实验道具本实验所用到道具有:一个女布娃娃,一个玩偶熊,两个盒子,一个牙膏盒,一支笔,一个假棒棒糖(看起来很像真的),四幅不同情绪(喜怒哀乐)的卡通人物喜洋洋的图片24 实验程序为了消除幼儿对主试的恐惧与陌生,实验前主试和被试一同游戏,在熟悉后再开始试验任务。实验是在一个安静的教室里进行,主试和被试分别坐在桌子的两边,面对面。主试给被试讲故事,并用道具模拟故事情节,请被试自己来用道具模拟故事情节,以加深被试对故事的理解。意外地点任务:主试和被试分坐桌子的两边,主试拿出女布娃娃,玩偶熊,和两个盒子,然后对被试说:“现在我来说一个

13、故事,你认真听好吗?听完后回答问题,答得好的小朋友会得到奖励哦”。故事情节:小红和她的小熊玩偶在玩耍,玩累了后小红把小熊放到一个盒子里便去睡觉了。我们在小红睡着的时候把小熊从一个盒子里拿出来放到另一个盒子里。小红睡醒之后来找自己的小熊玩偶。然后问被试问题(1)记忆控制问题:“小红睡觉之前把小熊放在哪个盒子里?”(2)事实控制问题: “小熊现在实际上在哪个盒子里?”(3)错误信念问题:“小红认为小熊在哪个盒子里?”(4)行为预测问题:“小红首先会到哪个盒子里去找小熊?”计分方法:涉及到心理理论的是后两个问题。当前两个问题都答对时,后两个问题答对一个得1分,答错得0分,共计0-2分。意外内容任务:

14、主试给被试呈现一个牙膏盒,问被试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当着被试的面打开牙膏盒,让被试知道牙膏盒里装的是笔而不是牙膏。把牙膏盒合上,然后问被试问题:(1) 表征转换问题:“在打开盒子之前,你认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2) 错误信念问题:“如果你妈妈来幼儿园接你,看到桌子上的牙膏盒。妈妈没有打开牙膏盒,我们让妈妈猜牙膏盒里装的是什么。你认为妈妈会回答牙膏盒里装的是什么?”(3) 检测问题:“你现在知道牙膏盒里装的是什么了吗?”计分方法:表征转换问题和错误信念问题用0/1计分,总计0-2分。外表事实区分任务:主试给被试呈现一个假棒棒糖,问被试这个假棒棒糖是什么。当被试回答是棒棒糖之后,让被试用手摸,

15、用鼻子闻,使被试知道这个是假棒棒糖,并帮助被试区分真假棒棒糖的区别。然后问被试问题:(1) 外表问题:“这个东西看起来像什么?”(2) 事实问题:“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什么?”计分方法:外表问题和事实问题都用0/1计分,总计0-2分。情绪识别任务:给被试呈现幼儿比较熟悉的喜洋洋动画片中的动画人物的喜怒哀乐的图片,然后提问(1) 表情问题:喜洋洋现在是什么样的表情?生气、开心、难过还是害怕?(2) 原因问题:喜洋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计分方法:答对表情问题得1分,原因问题得1分,总计0-2分。为了排除不同表情特有的实验效应,每个幼儿随机呈现不同表情的图片。实验中,为了控制实验顺序效应,施测时,对实验顺序用拉丁方设计在被试之间加以平衡。3. 结果3.1 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3.1.1 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年龄特点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年龄为自变量对各年龄段流动儿童在各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下表1. 表1: 各年龄段流动儿童在心理理论各任务上的得分的差异分析ageNMSDFP意外地点任务4.00191.0000.745367.8370.001*5.00171.2353.831376.00191.8421.37463总数551.3636.75434意外内容任务4.00191.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