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边互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955316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边互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效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边互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效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边互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边互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边互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边互动师生互动地过程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之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 比较重视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但是学生地一个学习发展过程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 成的,课前的预习,课后的练习,复习巩固等活动过程中也存在师生的交互活动。1、课前的师生“互动”课前的“互动”主要是教师的“动”,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地发挥。课前教师 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进行信息 资源的准备。这种引导互动结合了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特征,主要体现为 引导学生进行资源的搜索,以及整理。学生在获取、整理、以及创新升华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 差异性。学生人

2、数众多,信息来源渠道广,只要一发动,他们在信息获取方面可 能比教师还多还快。但是在信息资源的整理、创新升华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多数学生无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往往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朗读,抓 不住重点地问题。无法准确获取与本课教学相关的重点内容,有些内容往往是超 出学生目前学习范围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方面,教师的准确引导就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获取、整理、创新升华信息资源时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信息资源要从多渠道获取搜集,图书馆、纸媒体、电脑网络等都是获 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只有信息来源广,数量大,才能筛选出与教学最贴切的精华 材料。其次,整理、创新升华信息资源的基本要

3、求:1、选取的信息应紧密结合本 课教学内容,去粗取精。2、信息知识方面,要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处理课前与课 内相关知识的分类与连接,真正起到对知识的导入、引起思考、释疑的作用;能 力方面,要注意信息材料呈现的层次性,既要符合思维运行的一般规律,能充分 培养学生从一般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综合与分析的能力,又要适应教材层 次的展开,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样”,不仅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而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方面,信息材料的出现,要么能引 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要么能产生情感的认同,要么是情绪上的激昂振奋,要么是 觉悟上的潜移默化。总而言之,教学诸要素通过教师的设计不只是要素

4、简单的相 加,而是既具有教师的创造性,又符合科学性、实效性的特点。3、信息材料应 符合教学过程所需的要求,授课过程中,信息资料的交流比较集中于授课开始和 授课结束因两部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授课开始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材料应该具 有导入效果,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启动学生的思维,直接进入主题,集 “导趣、导向、导思、导疑”的功能于一体;授课结束时的信息材料要能对整堂 课有一个前后照应,既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又能把学生情感推向高潮,使学 生觉得课己了,意未尽,既有学到了新知识的喜悦,又有对下次课的渴求。在教师给予引导之后,学生的“动”则主要是对己学知识的巩固,对新课的 预习和相关信息资源的搜集

5、、积累。教师应指导好学生的“活动”,并把学生活 动后反馈上来的信息一起纳入教师的“活动”中来。2、课中的师生“互动”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成为了师生互动的核心。课堂上,学 生的“动”与教师的“动”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指 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思考、交流、操作等过程获得知 识,在与教师的配合互动过程中,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新科标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是培育人 才的摇篮,应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学校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掌握技能的主渠道。那么,学生在课堂学到什么,又用怎么样的方式去学,教

6、师 用什么方式教会学生学,不但决定了学生今天获得课本知识的程度,而且还直接 影响到他今后是否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才的问题。在课堂的“互动”中,首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部分 “动”起来,这是课堂师生“互动”的最基本要求。这些互动经历,包括了导入过程中的互动:有情境互动,游戏互动,谈话互 动,媒体展示互动,练习互动等方式。包括了探索过程中的互动:有问答互动, 交流互动,小组讨论互动等。包括了教学总结过程中的互动,有师生共同总结, 谈话总结,问答总结,以及拓展延伸等互动方式。这些阶段中的互动,需要教师 详细思考,努力组织引导学生的参与,而学生的参

7、与程度也是直接影响着自己的 学习效果。其次,要努力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效率。对学生而言,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良好习惯。 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的搜集资料,选取有用材料,为自己的学习奠 定基础。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激发,恰当评价学生 的学习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再次,要及时根据学生“活动”的 情况调整教学环节,甚至教学内容,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最后,应该积极地参与 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研究、解决问题。教师的参与程度,以及引 导的层次度,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3、课后的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集引导,探究,巩固

8、为一体的有效集合体。课后的师生互 动,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过程,又是一个加深巩固的过程。一个有效 的课后互动过程,不但能够巩固教学内容,还能引去学生共鸣,起到拓展延伸的 作用。课后师生互动,主要是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修正补充、应用甚至创新。 这一过程包括了作业对改,问题讲解,拓展练习,整理总结等过程。在作业对改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 问题,帮助学生排疑解难。及时地讲解,及时地批阅,使学生的问题以最快的速 度解决,尽量使学生不遗留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需要相应的练习巩固的过程,在一个阶段的教学完结部分, 给予及时的补充练习,测验考核,既能帮助教师及时

9、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学习整理与总结,是对学生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整合与升华,有效地单元整理不 但能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弊病,又能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使其融会贯通。总之,师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双边互动中都在于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 教师是师生互动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为师生互动过程的主体,师生互动 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过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 生的个性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高,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中心”。师生互动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 的过程,是一个集“探索,交流,参与”与一体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