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95527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童西元n 2010年1月18日至2月8日,来自武汉市各中职学校的23名双师型教师,在市教育局陈处长、张处长的带领下,在德国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和考察。虽然时间较短,但感触较深、收获较大。n 中德两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差异,更多的是差距。n 由于时间较短,语言不通,有些问题还学习研究得不够、不透,有些问题只能看到一些表象,因此,有些看法和想法不尽正确。 一、从教育体制结构看职业教育的地位n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2世纪,手

2、工业行会中就出现了“学徒式”的职业教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一传统在100年前就基本形成了类似于今天的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战后的德国职业教育及其设施很快得到了重建与恢复,并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多达350多个。n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除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原则框架由联邦立法规范外,其余各教育法律法规则由各州立法,因此,只有职业教育是在全德统一实施。n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促进法、手

3、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等,2006年通过新的职业教育法把原来的两法(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和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全新修订合而为一。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了上岗前和上岗后培训(转岗培训);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规定等。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使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法律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德国,就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现定,严格把住“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这一关,不经过正规

4、职业培训、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准进人职业生涯。n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了绝对大的比重。基础教育后的职教与普教相比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就读人数,职业教育都占了绝对的优势,据统计德国75以上青年中学毕业后都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只有不足25的学生考大学接受普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早在学生的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渗入了。中学(510年级)传统上分为三个类型:国民中学/职业预科、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区别中学类别的目的是考虑按学生将来不同的就职目标渗透职业教育。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层次和类别不同,在各类中学对他们进行有区别的职业准备性教育。每个儿童入哪类学校,由本人志趣

5、、爱好和小学毕业的成绩决定。n 上国民中学的学生,毕业后不准备继续升学者,需打好就业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劳工理论课、劳动技能课和外语课;n 上实科中学的学生,将作为中等专业人才培养或升入高等专科学校(也叫专科大学)。这类学校明显侧重实践课教学,为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或升入专科大学做准备。n 上文理中学的学生,将来要升大学,他们在读完十年制(含4年小学)文理中学后,要再读三年文理高中(总学制为13年)。除了打好理论基础外,还要学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科目,以便向大学过渡。读完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后,90多的青年要接受职业培训,准备进入职业生涯。n 德国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职业再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班不仅为

6、需要更新知识的人、同时也为那些失业者提供培训机会。比如,德国统一后为使东部能迅速适应市场要求,政府每年都会给东部地区财政援助,专门用于东部职工技能训练、进修、改行培训等。同时特别为东部地区制定了新的培训条例、继续教育的内容及考核方法。在德国,“终身教育”的观点已经确立,职业进修不仅由职业学校和企业提供,其它机构和组织也积极参与。n 在德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总教育体系下两个并行的分教育体系,两个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沟通,呈立交桥结构模式。在小学阶段是一体的,中学阶段基本分开但又互通,大学阶段相对独立。如实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有两种选择:一是进“双元制”或全日制的职业学校,二是升入职业专科学校。

7、职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入高等综合技术院校,但是学制要比高级专科学校长。从实科中学毕业的学生将来想从事研究工作,他可以进入专业高级中学,2年后再考应用技术大学;文理中学学生毕业后一般是考大学,如果要进入高级专科学校,必须再经1年或3年学习获得实科中学的文凭后进入。德国教育体系及教育制度比较复杂,在中学阶段已基本划分了两个体系,分了几种类型的中学,但有一点十分明确:不管什么中学毕业,只要想上大学都可以凭天赋和毅力通过一级一级的资格考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想学习,“在德国学上一百年也有机会!”n 20世纪中叶后德国政府为抑制“普高热”、克服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升职业教育品质,提出并建立了

8、职教与普教的“等值机制”,用法律赋予职业教育证书与普通教育学历证书同等地位,在广大民众中树立职教与普教同等重要的观念。德国人比较务实,一般看重的是“工作资格”,而“工作资格”的获得多是靠上职校来实现的。此外,从经济角度看,上职校实惠也很多。职业学校学生( 双元制 )每月一般可得到400至600欧元的生活费。若生活节俭些,基本不用花家长的钱就能完成学业。从就业因素看,受过职业培训的青年找工作相对容易。而上大学则不一样,德国大学学制较长,一般6年,尽管德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无需缴纳学费,但6年的生活费最少也得花4万欧元,而且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还是未知数。所以绝大部分家长都乐意让子女上职校学习,这是

9、社会认可的普遍现象,不会觉得低人一等。人们普遍重视技能、尊重技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德国技工的月平均收入(约3000欧元)一般都略高于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如政府雇员约2500欧元),并且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不一定一辈子当工人,他们有很多晋升机会。如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可以通过考试晋升为高级技工,也可以独立开业当老板,还有的成为大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n 中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6岁以前为学前教育,712岁为小学教育(6年),1315岁为初中教育(3年),小学、初中为政府办学,实行的是所谓素质教育,开设的课程为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以及体育、音乐、劳技等课程。由于政治、经济、历

10、史、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全社会普遍重视普通教育,因此学生初中毕业(中考)后,“普高热”使得家长和学生首选普高,普高一般划分一、二、三类,依据分数从高到低划线录取,中职学校招录学生几乎没有分数线,普高淘汰下来的学生只要愿意都能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初中毕业后,约40进入高中,30进入中职, 30进入社会(就业或待业)。普通高中教育(3年)名义上是素质教育,而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社会、家长、学生关注的是普通高考,以高考论成败、以分数论英雄成了学校、学生的指挥棒,高中毕业后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约1/3的学生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约1/3的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约1/3的学生选择进入社会就业或选择进入继续教育

11、类的成人高等教育院校。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专和技工学校,学制一般为3年),主要实行的是就业教育,但也有对口升学的中职高考。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人数就湖北省而言约占毕业生人数的5,而录取率本科生不足5,专科生为60左右。n 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颁布了职业教育法,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对贫困生实行3000元的生活费资助,并逐步实行免费中职教育。以鼓励更多的学生进入和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n 事

12、实上,中国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同。“重普轻职” 成为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真实意愿和行动导向,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 “重普轻职” 现象和做法也十分明显,更有甚者忽视职教、鄙薄职教也大有人在,有家长教育孩子说:“你不好好读书,就叫你读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让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感到低人一等。职业教育内、外部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有待时日。二、从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看职业教育的特点n 德国的职业教育从层次上也分中职和高职两种;从类型上分“双元制”、全日制和短期专项培训等。其中“双元制”处于中职层次,是德国职业教育典型模式,也是成功推行职业教育的关键。在整个职教体系中约占60

13、%的比重。n “双元制”就是在国民中学/职业预科学校和实科中学合格毕业的学生(没有这类中学合格毕业证的学生不能进入双元制学校,要想进入必须重修重考),通过劳动部门介绍或自己(家长)联系一家企业,经考核合格后,分别与企业、职业学校签定一份职业教育合同,在企业登记为学徒工,在学校注册为学生,学制一般为33.5年。学生同时具有双重身份,有两个施教地点、两个施教主体。所谓“双元制”就是因此而得名。双元制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学生第一年是内容广泛的职业基础教育,后两年主要是专业技能训练。每周只有12天在学校学习理论,另外34天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n 在“双元制”教

14、育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而他们的企业培训,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据德方人员介绍,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大都在生产车间中进行。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

15、识的教学比重。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地操作来学习。n 学生接受双元制教育有几大好处: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能力,看到个人在整个企业生产流程中所承担的责任,有助于协同小组工作,学会与同事和领导配合,可直接留在企业工作,也可升入高一层次的职业学校继续深造或另选其它企业就业等等。n 全日制与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机制相类似,主要是一些没有通过企业考核录用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在职业学校接受全日制的学习,课程设置与“双元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些学生不享受政府的生活补贴,全部的实践技能训练都在学校进行,但学校也有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在几处职业学校参观

16、时我们发现:他们的教室和实训室都是一体的,教师上课都是边讲内容边操作演示,紧接着是学生动手操作。由此可见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也能得到很好的操作技能训练。 n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n 其最高领导机构是波恩的联邦职教所(BIBB)。n 工商业联合会、手工业同业工会、农业同业会、医师协会、律师协会等行业协会为政府委托处理职业教育中主要任务的组织,是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工商业联合会和手工业同业工会,所有的工商、手工业企业都要自觉加入协会,经费来源是会费和服务费。其任务是:n 1) 向培训者和受训学徒提供咨询;n 2) 确定企业是否具备合格的培训场所;n 3) 编制和主持培训任务和计划;n 4) 监督培训的执行;n 5) 缩短或延长培训时间;n 6) 设立调解委员会;n 7) 组织期中和结业考试,最终的结业考试由联邦统一进行,多个专业科目考试的试卷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