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检测技术-xu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947492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检测技术-xu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精品)检测技术-xu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精品)检测技术-xu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精品)检测技术-xu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精品)检测技术-xu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检测技术-xu》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检测技术-xu(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技术一、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作用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内容三、空气监测技术四、新卫生标准(容许浓度)如何进行监测五、空气监测的质量保证六、新的标准监测方法的应用一、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作用1、为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2、为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和接触水平提供依据3、为职业卫生的立法和执法服务,要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

2、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论证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客观、真实。GBZ 12002“工作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5 作业场所基本卫生要求5.1 防尘、防毒5.1.3 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到达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要求。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4 卫生要求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330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47项;“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容许浓度”1项。 5 监测检验方法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按

3、国家颁布的标准方法和有关采样规范进行检测,在无上述规定时,也可用国内外公认的测定方法执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第二条 对下列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须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九)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第十五条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Z/T”。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内容1、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包括:空气监测(Air monitoring)和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空 气 监 测 生 物 监 测定义通过定期地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以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和职员接触

4、毒物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可能影响。通过定期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及其代谢物含量、或导致的无害性生化效应水平,以评价职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可能影响。测定对象样品空气对象毒物样品生物材料对象毒物及其代谢物、引起机体的反应物评价指标最高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生物限值)优缺点1.适用范围广,可测各种毒物(378/710)2.操作较易、较快3.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空气质量;不能反映个体差异4.测定结果仅能反映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可能剂量5.一个毒物只有12个评价指标6.结果的解释明确1.适用范围小,可检测的毒物少(10/39)2.操作较难、较慢3.适用于评价个体

5、接触剂量;能反映个体的差异4.测定结果能反映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剂量不能指明进入途径5.一个毒物可有多个评价指标6.结果解释需慎重2、空气监测与生物监测的关系:2.1 空气监测是生物监测的基础,生物监测指标的确定和检测结果的评价,离不开空气监测。2.2 生物监测弥补了空气监测在个体接触剂量评价中的不足。2.3 二者均用来评价职业接触程度;圆满的卫生评价需要空气监测和生物监测的结合(群体与个体相结合)。三、空气监测技术空气监测技术包括:空气样品采集和样品检测。(一)空气采样技术1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特征1.1 有害物质品种多1.1.1 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物质等几万种;1.1.2 同一工作场

6、所(采样点),有多种有害物质共存。1.2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变化大1.2.1 不同的工作场所(采样点),浓度不同;1.2.2 同一工作场所(采样点),不同时段浓度不同。1.3 影响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因素多1.3.1 职业因素:职业(生产或使用)不同,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职业相同,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同。1.3.2 气象因素:由于空气的体积与气温和气压有关,气温和气压影响空气中毒物的浓度,为了便于统一,我国规定的空气中毒物浓度为气温为20,气压为101.3kPa下的浓度。因此,在计算空气中毒物浓度前,必需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换算公式为:293 PVo = V 273 + t

7、 101.3 式中:Vo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L;V采样体积,L;t采样点的气温,;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1.3.3 人为因素:为了某种需要或目的,人为地改变正常工作条件、环境条件或操作规程等,以到达改变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个人习惯不同。2 毒物的存在状态与采样方法物质形态 存在状态 采 样 方 法容器采样法-注射器和采气袋 液体吸收法 固体吸附剂法气体 - 气态 -有泵型采样法扩散膜采样法(分子状态) 浸渍滤料法液体- 蒸气态 - 碳纤维滤料法 冷冻浓缩法(冷阱法) 无泵型采样法无泵型采样器 滤料采样法 冲击式吸收管法 固体- 气溶胶态- -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雾、烟、尘)分段采

8、样法 浸渍滤料法 冲击式吸收管法-蒸汽态气溶胶态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聚氨酯泡沫塑料法 串连采样法 3 气态和蒸气态有害物质的采样方法3.1 注射器法:3.1.1 注射器的规格和性能:50ml 或 100ml 气密式玻璃注射器。3.1.2 优点:A、操作简易快速;B、不需空气采样器。3.1.3 缺点:A、采样量有限;不能长时间采样;B、体积大,易破碎,携带不方便;C、样品保存时间短。3.1.4 使用注意事项:A、选用气密性好的玻璃注射器;B、采样前,要用空气样品换洗35次。C、采样后,要垂直放置;D、取气时,用压出法;E、防止吸附。3.2 采气袋法: 3.2.1 采气袋的规格和性能要求: A、可采

9、用5010000ml 铝塑采气袋;B、密闭性好,不漏气;C、有使用方便的采气和取气装置,并能反复使用。D、采气袋的死体积不能大于其总体积的5%。3.2.2 优点:A、采气袋重量轻;不易破碎,可重复使用;B、样品保存时间比注射器长。3.2.3 缺点:A、需要采气动力;B、不能用于长时间采样;3.2.4 使用注意事项:A、防止破损;B、防止吸附;C、采样前要用空气样品换洗35次。3.3 吸收液法:吸收液吸收管3.3.1 吸收管的使用要求 吸 收 管 吸收液用量(ml) 采样流量(L/min) 适用范围 大型气泡吸收管 5100.52.0 气态和蒸气态 小型气泡吸收管 20.11.0 气态和蒸气态

10、多孔玻板吸收管 5100.11.0 气态和蒸气态 冲击式吸收管 5100.52.0 气态和蒸气态 3.3.2 优点:A、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毒物各种状态的采样;B、可反复使用,费用小。 3.3.3 缺点:A、易损坏,携带不方便;B、难用于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C、需要空气采样器。3.3.4 使用注意事项:A、进气口尽量避免连接橡胶管等;B、采样前后,密封进出气口,垂直放置;C、正确使用采样流量和吸收液体积;D、使用挥发性大的吸收液时的注意点;E、采样后,用管内吸收液洗涤进气管3次。3.4 固体吸附剂法: 3.4.1 固体吸附剂管的种类: A、根据采样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型

11、固体吸附剂管。B、根据吸附剂的种类,分为:活性炭管、硅胶管等。固 体 吸 附剂 量/mg类 型管长/mm内径/mm外径/mm 活性碳管硅胶管前段 后段前段 后段溶剂解吸型70803.54.05.56.0 100 50 200 100热解吸型 1203.54.06.00.1 100 2003.4.2 优点:A、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和操作方便;B、适用范围广,有机和无机、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的气体和蒸汽都适用。C、可定点采样,也可个体采样;D、可短时间采样,也可长时间采样;E、样品保存时间较长。3.4.3 缺点:A、不能采集气溶胶态物质;B、需要空气采样器;C、有一定的穿透容量。3.4.4 使用注意

12、事项:A、使用前,要作解吸效率;B、防止发生穿透和假穿透;C、注意竞争吸附的影响。3.5 扩散膜采样法3.5.1 基本构造吸收液或固体吸附剂 滤膜 空气 扩散膜吸收液或固体吸附剂3.5.2 优点:A、适用范围广。使用固体吸附剂可采集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无机化合物气体和蒸汽。B、可用于不同浓度毒物的采样,特别低浓度。C、可用于蒸汽和气溶胶共存的采样。3.5.3 缺点:A、需要空气采样器;B、使用吸收液作为收集剂时,需要憎水性扩散膜。3.6 无泵型采样法3.6.1 基本构造A、外壳塑料或金属不吸附、不起反应(惰性),B、扩散层面积(A)和厚度(L),C、收集介质固体吸附剂、吸收液、浸渍化学试剂滤料或金属丝、膜(金、银)。 L L Ce Ce Ci 收集介质 A 扩散层3.6.2 原理:无泵型采样器是利用物质分子扩散作用,来采集空气中毒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