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印发)新编.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898177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印发)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印发)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印发)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印发)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印发)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印发)新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印发)新编.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印发)县水土保持工作的情况汇报xxx县人民政府(2022年5月9日)首先,感谢您们多年来对xx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殷切关心。今天,您们又不辞辛劳,不顾劳顿,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此,我谨代表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163万县人民向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值此时机,我就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二、县水土保持工作根本概况我县自1989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县以来,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中央预算内及世行贷款/欧盟赠款等

2、水土保持工程。截至2022年底,全县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0平方公里,总投资4600万元。其中:坡改梯10100公顷、水土保持林40650公顷、经济果木林14900公顷、种草6850公顷、封禁治理31300公顷、保土耕作36200公顷。通过综合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70%,年减少土壤总量到达230万吨,年人均增收250元左右。三、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做法及体会(一)领导重视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提。为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县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一是针对人事变动情况,及时充实和调整了水土保持委员会成员

3、。二是年初县、乡、村三级层层签定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内容。三是工程所涉镇乡(街道)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推行党委委员包村、驻村干部包社制度,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末梢管理。(二)科学规划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根底。为合理安排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生物、农耕“三大措施,我县结合水土流失现状,超前谋划工程,先后科学编制了?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县拦沙坝工程建设规划?、?县移民迁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规划?、?县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划?等综合性规划,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根底性保障。(三)整合投入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如

4、何,资金投入是关键。为此,我县按照“各记其功、各负其责、整合力量、加大投入的原那么,有效集合国土整治、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及扶贫开发等工程和资金,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高效开展。(四)高标准实施是确保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核心。为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我县结合实际,有效采取了一系列工程质量监管措施。比方:对坡改梯工程、造林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及示范片工程进行技施设计;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指导施工,严禁擅自改变设计或降低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质量逐级负责制;给予工程技术人员质量上确实认权,技术上的否决权,资金上的划拨权。由于措施具体,制度逗硬,我县实施的水土保

5、持工程均验收合格。(五)产业结构调整是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发挥的途径。为实现水土保持工程效益最大化,促进工程区农户增收致富,我县根据产业开展规划布局,在治理工程实施后,庚即辅以开展柑橘、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展了工程区农户的增收渠道。总之,我县自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以来,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比方:关口坪小流域位于位于县大进镇关坪村,根据治理前的1992年统计数据显示,该流域涉及面积38.61平方公里,涉及总户数1203户,人口4791人,人均占有根本农田仅为0.5亩,粮食总产209.37万kg,平均亩产343kg/亩,农业总产值552.35万元,人均纯收入仅有402

6、元。在实施治理前,由于该区域山大坡陡,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加之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21.12平方公里,占流域幅员面积的54.7%。1994年,关口坪小流域被我县列入“长治第三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之列,通过8年对该小流域大力实施治理开发(该治理工程于 2022年完成),截至2022年底,工程区的经济、生态、社会效果均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是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工程区建成高标准高产稳产的根本农田2300亩,栽植马尾松、柏、杉11600亩,种植银杏、核桃、板栗、苹果、三药材3100亩,封禁治理13000亩,保土耕作1200亩;兴修人饮池及防旱池84口、灌排水渠15.03km、水

7、平沟及截水沟23.68km、沉沙池10937个;人均占有根本农田增加0.45亩,到达0.95亩;人均经果林增加0.61亩;粮食总产增加了63.12万kg,平均亩产增加135kg,人均产粮555kg;农业总产值171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3850元。二是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综合治理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加45%,年拦蓄径流量491.9万方,年减少土壤流失量9.63万吨,林草覆盖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提高到普遍大于2.4%。三是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促进了产业结构得调整,农林、牧、副、渔协调开展,提高土地利

8、用率。人们得科技意识、生态环境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动植物得数量和种类增多,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由于工程实施效果较好,该流域已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和“十百千示范小流域。虽然我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致使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第一,水土流失严重。根据重庆市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数据说明,我县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565.2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4.8%,高于重庆三峡库区13.1个百分点。其中:轻度侵蚀246.66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9.62%;中度侵蚀1136.8 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44.32%;强度侵蚀972.55平

9、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37.91%;极强度侵蚀196.8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7.67%;剧烈侵蚀12.3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0.48%。年均土壤侵蚀量1140万吨,土壤侵蚀模数4460吨平方公里年。第二,流失影响极大。一是根据土壤侵蚀模数推算,全县年均流失土壤总量高达1140万吨。假设不实施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年复一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地力将会逐年下降。二是我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点较多,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山地灾害隐患点活动频繁。据统计,全县处于蠕动阶段的滑坡有57处,危及人口9498人;处于滑动阶段的滑坡有75处,危及人口7733人;逐步趋于稳定的滑坡有48处,危及人口5

10、013人。三是根据县土壤侵蚀模数推算,全县每年的泥沙淤积总量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库容。1989年以来,县境内的江、东、普三条河流河床已抬高2米左右,沿河两岸淤毁的耕地达200公顷。四是我县属移民大县,现有农村后靠移民1.1万人,由于移民搬迁,淹没线上的土地因退耕还林、灾害损毁、建设用地等原因又减少了大量耕地(人均耕地小于0.5亩的占58.7%),搬迁后原有的稳定收入渠道发生了变化,新的增收渠道还不够成熟,经济收入普遍大幅下滑。特别是就近后靠安置的农村移民,土地大多数是复垦地,海拔高,坡度大,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移民的生存与开展。第三,投入严重缺乏。一是治理经费缺乏。目

11、前国家每年投入我县的水土流失治理经费缺乏300万元,每年只能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如按现有治理进度,尚需10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初步治理任务。二是单位投资标准偏低。根据实际情况测算,治理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需60100万元,但目前治理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国家仅补助12万元,单位投资标准偏低。三是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我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开展水平较低,县级财力有限,难以按照现行水土保持政策安排落实县级配套资金。四、几点建议(一)建议尽快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工程纳入到国家层面,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尽快实施。(二)水土流失会抬高河床,增宽河漫滩,降低流域区内城镇的行洪滞洪能力,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库区水土保持工程资金的投入力度。(三)建议及早建立水土保持工程与产业开展、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工程的管护,拓宽增收的渠道,加快库区移民致富步伐。(四)我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地方财力有限,建议取消库区区县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配套。总之,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立项早启动比迟启动好,工程的实施推动快启动比慢启动好。因此,请求国家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列专项资金尽快启动,为实现库区长江流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同步奠定坚实根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