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试卷教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89650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试卷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试卷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试卷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试卷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试卷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试卷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试卷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合工程实际,浅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并阐述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对策论文摘要:结合工程实际,根据自己本人对工程项目中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及出现现场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一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经验教训及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对策。关键词:施工过程 安全管理主要对策建筑施工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安全出效益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同行的共识。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不断规范,建筑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总的安全生产形势有一定好转,但不少地方依然严竣,工伤死亡事故还是频频发生,而且大多数的死亡事故都是发生在普通的操作工人中

2、.事故给死者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给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给社会也造成不良的影响。一、当前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施工现场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首先是思想上不重视,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众所诸知,目前施工企业雇用的劳务工基本上都是一些没有组织的散工,而且多是刚参加工作的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建筑行业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三违”造成的.2、岗前系统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时间短,效果差,岗前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即使有也多是流于形式,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民工的流动性大

3、,往往一个民工同时在几个工地干活,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管理上的困难.3、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减少,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工地上虽都配备了一定比例的专职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履行职责起到巡查纠错的作用。4、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安全资金不到位。当前,不少工程由于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使得本已紧张的工期变得更加紧迫,无形中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不少加班时间,特别是大量夜间施工频繁,增加了安全隐患

4、。有的建设单位安全资金不到位,使得必要的安全投入捉襟见肘,安防设施大打折扣,甚至不符合安全规范。二、面对现状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抓好项目安全生产管理首先,加强项目安全生产的管理,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本人认为加强劳务公司安全教育培训是重点之一.1、继续增加合格的劳务公司数量。政策扶持培育劳务市场,让劳务市场真正自由发育,为施工企业提供劳务用工。1)由劳务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务用工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劳务公司与劳务工人签订安全方面的协议,让工人真正意识到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工人签订劳动协议,为民工购买保费较低的集体人身意外险,无事保平安,一旦发生意外,

5、民工也可获得一定的补偿,企业亦可减少损失。责任的明确也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1)让行业协会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人培训基地。所有劳务公司的劳务工人都必须经一段时间的安全及操作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能聘请上岗作业,而不是目前三几天的“速成班”。因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将一个刚洗脚上田的农民改造成为一个遵章守纪的操作工人的。2)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的落实,包括进场“三级教育”及班前教育.只有系统的培训与潜移默化的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

6、职责。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及安全施工方案、措施,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发挥现场专职安全员的动态管理作用,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制止工人不安全的行为。同时落实门卫制度,凭上岗证及工地出入卡(胸卡)进出工地,防止未经教育或非本工地的民工流窜入工地。4)加强建设工程的工期管理。对于工期不合理、违反工程建设客观规律、盲目赶工期抢进度的工程,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必要时予以纠正。当前的建筑市场都是卖方市场,建设单位说了算,工期也由建设单位定,施工单位不敢不从。事实证明,盲目赶工期抢进度不但对安全管理不利,对于工程质量更是后患无穷。而安全资金的不到位也使施工单位在安全设施的投入上“力”

7、不从心.其次,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应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1、尽管有人淡化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其实,不知不觉中,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为安全生产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为安全生产负起了很大的责任.如图纸会审、主要原材料的检验、测(计)量仪器和仪表的年度报检(审)、开(停)工报告的报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特别是其中安全技术措施如模板支撑设计、设备吊装方案、深坑坑壁支护等)、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各种安全技术交底、工程质量验收等等,哪一项工作都和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千丝万屡的关系。其实,从本质上讲,技术工作和安全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工程技术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含有安全工作,

8、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质量。当产品(半成品)质量缺陷小的时候,就表现为不合格产品(半成品)或出现质量事故,当产品(半成品)质量缺陷增大或累积迭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质变为安全隐患,甚至酿成安全事故.如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事故,在浇筑混凝土屋盖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模板支撑系统整体坍塌事故,这起事故造成了6人死亡、1人重伤、33人轻伤的严重后果。这次事故已经给我们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敲响了警钟.大家都知道,混凝土浇筑用模板施工,必需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支撑加固的设计计算。但是在很多施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为了省事,往往没有真正进行详细的计算,而是根据经验进行指导施工.甚至有的工地完全是由架子

9、工自己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施工。而另一方面,现在的许多施工企业都已经完全转变为管理型企业,工人大部分都是临时雇用,工人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这样就造成了施工安全技术的严重脱节,如此酿成事故早在情理之中了。2、优化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材料机具劳力的供应情况,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方案,编制便于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和合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应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和掌握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施工方案和生产工艺,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对于比较特殊的施工部位(工艺),如模板支撑加固、吊装施工、深

10、坑支护以及采用新的施工工艺等,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分析和论证,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加强检查和验收力度,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3、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作为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在各道工序进行质量验收时,安全质量一定要摆在首位。因为没有安全,就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更不要谈质量和效益。很多技术人员在检查验收时,往往会偏重于有关技术质量指标的检查,因为业主和监理最关心的正是这些方面.而作为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其实更需要注重的恰恰是验收标准中的牢固性、稳定性等安全要求部分。在工序交接时,

11、应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职责,要在检查确认的基础上进行对口交接,在中间交接表上也可考虑增加安全施工交接一项,必要时工序交接也可邀请安全管理人员参加。要做到“上不清、下不接”。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十倍”规律:如果上道工序产品质量的缺陷的处理费用为“1的话,那么等到下一个工序完成时,相应缺陷所须的处理费用就为“10”,依次类推,到再下一道工序完成时,所须的处理费用将达到“100”。并由此兴起了“零缺陷”产品运动.如果我们对每道工序工作在安全方面也这样严格实施的话,我想安全事故必定会大大降低。4、认真组织专业性安全检查和不定期的特种检查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种设备、特殊场所和特殊施工工序,

12、除安全管理部门的综合性检查外,应组织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性安全检查。检查前应明确检查重点、检查手段和检查方法。如对电气焊、起重、运输车辆、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场所、高空作业场所、深坑施工场所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等,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以确保安全生产。三、结束语总之,现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安全技术和提高广大人员的安全工作素质,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