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论文04238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89360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论文04238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论文04238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论文04238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论文04238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论文04238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论文042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论文04238(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探研南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探研设计(论文)题目来源结合工作、实验设计(论文)题目类型电工起止时间2011-9至2011-12一、 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配电网线损是电力部门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准确合理的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是电力部门分析线损构成、制定降损措施的有力工具,对促进供电企业降低能耗,内部挖潜,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电网规划设计方案,加强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配电网结构的复杂性、参数多样性和资料不完善以及缺乏实时监控设备,准确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比较困难,一直是个难题 二

2、、 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研究的内容: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1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新进展 1.1 潮流新算法 参考文献指出,对于10 kV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由于配电网表计不全,运行参数无法全部收集,或者网络的元件和节点数太多,运行数据和结构参数的收集整理很困难,无法采用潮流方法。近年来,部分学者在潮流算法方面进行了新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潮流算法,但都处于理论研究和探索阶段,距离实用化还有一段差距。 1.2 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为解决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困难,近年来,部分学者将遗传算法(GA)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ANN)引入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3、中,虽然计算精度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受配电网结构类型多样性制约,需要建立学习样本并进行训练,比较复杂,通用性和实用化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3 基于区间算法 对负荷曲线形状系数的区间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给出了形状系数的区间值获取方法,指出基于平均电流法的配电网线损区间算法的计算结果是各损耗的区间值,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信息,需进一步研究。 1.4 模糊识别技术应用 该方法采用模糊理论中的模型识别原理对支路电流的分配进行修正,使计算结果尽可能准确,即理论运行状态尽可能接近实际运行状态,提高了线损计算的精度。但该方法在对电流大小及变压器负荷率的大小进行模型判别时,隶属函数的选择较难,在实际应用中

4、较困难。 预期目标:常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都是在现有数据(包括配电网元件参数和运行数据)基础之上,按照传统或现代的等值模型、统计模型进行计算的,缺少实时性和全面性。由于配电网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参数、运行方式、负荷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计算出来的理论线损变得滞后、粗放和失真。随着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配电网自动化系统(DMS)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MIS)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与之相结合的在线实时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是未来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是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发展要求。三、四、 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研究重点: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快速、精确地计

5、算出配电网理论线损。研究难点:找出能够满足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要求的计算方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理论线损,促进降损节能,电网规划设计,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企业运行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四、 设计(论文)研究方法及步骤(进度安排): 第一周至第四周 开题报告及论证 第五周至第十二周 工作的经验及实验的结果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 论文的整理 五、 进行设计(论文)所需条件:1.有相应的各项准确数据。 2.模拟实验对比参考。 3参考文献:1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袁慧美.郭喜庆.于海波.中压配电网线损计算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11)。3

6、辛开远.杨玉华.陈富.计算配电网线损的ga和bp结合的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4李秀卿.赵丽娜.孟庆然.基于免疫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配电网网损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1)。六、 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南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院(站、点) 班学生姓名实评分评分项目阅卷成绩工作量(10分)规范要求(10分)学识水平(20分)实际能力(10分)答辩成绩介绍设计(论文)内容的完满性(20分)回答问题(30分)合 计附 注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核表题 目: 学院(站、点): 专 业 :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技术职务 年 月 日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评阅教师意见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评语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学院(站、点)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继续教育学院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