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同步测试与解析.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89158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同步测试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同步测试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同步测试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同步测试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同步测试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同步测试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同步测试与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3.4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某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释放的氧气占地球大气含氧量的90%以上,这类植物是( ) A.被子植物B.藻类植物C.种子植物D.蕨类植物2.下列哪种植物可以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 A.海带B.葫芦藓C.肾蕨D.满江红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景色主要是因为水中大量繁殖了(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绿色水生小昆虫4.属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生活在水中B.都是孢子植物C.都没有输导组织D.都有根、茎、叶的分化5.以下不具备生殖器官的植物是( ) A.肾

2、蕨B.桃树C.油松D.红豆杉6.没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7.蓝藻是一种最原始的藻类植物,它通过什么结构吸收水和无机盐?() A.根B.假根C.叶D.整个身体8.藻类没有根、叶、茎,但仍属于植物是因为( )藻类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呈绿色营养方式是自养都生活在水中都由细胞构成 A.B.C.D.9.关于苔藓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水中B.有输导组织C.可作为空气检测植物D.有根、茎、叶的分化10.北宋欧阳修的诗句中“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以及唐朝刘禹锡的诗句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

3、观,它们是( )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11.下列植物具有真正根、茎、叶分化的是() A.水绵B.紫菜C.葫芦藓D.卷柏二、填空题12.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能用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_ 13.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_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_处;苔藓植物多生活在_的陆地环境中 14.树干的背阴面长苔藓植物,向阳一侧不生长,是因为苔藓适合生长在_的环境中 15.李明同学从山坡上采集到一株草本植物,经观察发现其叶片下表面边缘有许多褐色的斑块隆起,并有许多褐色小颗粒从中散落出来(1)你认为该植物属于_植物(2)散落出来的褐色小颗粒是_ 这是一

4、种_细胞 16.龙东地区是重要的煤炭产地,煤是由远古时期的_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三、解答题17.将下列植物的名称与相应的特征用线连接起来。墙藓 A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海带 B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卷柏 C有茎和叶,体内没有输导组织 四、综合题1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了苔藓等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的自然景观,如图是葫芦藓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一般在校园墙角等_环境中能采集葫芦藓。 (2)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孢子囊,其中含有许多_。 (3)葫芦藓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解

5、答】解: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故选:B【分析】藻类植物的数量庞大,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据此解答2.【答案】B 【解析】【解答】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故选:B【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3.【答案】A 【解析】

6、【解答】解: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故选:A【分析】“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4.【答案】B 【解析】【解答】解:一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般矮小,蕨类植物有的高大,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地方,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A错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

7、代,统称为孢子植物,B正确;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处,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处,茎叶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错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肾蕨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孢子是单细胞的;B桃树属于被子植物,C油松和D红豆杉都属于裸子植物,它们都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故选:A【分析】根据植物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如藻类植物、苔藓

8、植物、蕨类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属于孢子植物6.【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A正确;B、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B错误;C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脱离了水的限制,体内都有输导组织,可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因此都能长的比较高大,CD错误故选:A【分析】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一般具有

9、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叶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受精过程离不开水2、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大量的孢子;受精过程离不开水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根、茎、叶发达,并且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受精过程不需要水,能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4、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包被在子房里,结成的种子包被在果皮里;根、茎、叶发达,并且有发达的输

10、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受精方式为双受精7.【答案】D 【解析】【解答】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故选:D【分析】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处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8.【答案】A 【解析】【解答】解: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一定的区别,由分析可知植物细胞除了具备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的结构之外,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因此植物的营养方

11、式是自养而藻类的细胞除了具备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的结构之外,也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也是自养,因此藻类虽然没有根、叶、茎,但仍属于植物故选:A【分析】植物细胞除了具备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的结构之外,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据此答题9.【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苔藓植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宜生活在阴湿的陆地,错误B、苔藓植物虽然有了茎、叶的分化,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错误C、苔藓植物的叶没有叶脉,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正确D、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无根,只有假根,错误故选:C【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据此答题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湖水中富含有机物,使得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湖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这句诗描写的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