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884768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 , 沙头雨过拙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注】牛群头:地名。拙:同“茁”。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附】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答案】 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 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

2、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分析】考查两首诗歌中所描写的干枯树木对抒发感情的不同意义。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而宿牛群头“草木枯”是为了反衬“拙蘑菇”,突出蘑菇长得旺盛和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旅途中的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安逸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 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点评】本题考查对比

3、阅读古诗的能力。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找出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主要差异即可。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宿牛群头是诗人描写在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2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全诗

4、抒发了诗人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 (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

5、”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春【元】马致远 【元】白朴枯藤

6、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 ,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夕阳西下, 啼莺燕舞,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注】帘栊:带帘子的窗户。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1)第二首小令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的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

7、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风”是和煦温情的。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2)本题考查体味思想感情和比较阅读。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萧瑟的景

8、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直接描写“小桥流水飞红”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故答案为:(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答题时应注意,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

9、语,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想象准确把握意象来具体描绘。第二首小令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近景、中景皆具的春意图:草长莺啼,花落燕舞,姹紫嫣红。其笔下的春天景色如画,生机盎然。(2)本题考查体味思想感情和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的小令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

10、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_,“思”的意思是_。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 (1)曲牌名;思绪(2)全诗除了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此情此景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忧伤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对这首曲子的积累答题即可。 (2)结合这首曲子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作为曲眼更具有画

11、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全曲中,暗喻题中“秋”字的最直接的意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互呼应的是“人家”,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意物是“人家”。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想愁绪。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曲牌名;思绪

12、 全诗除了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此情此景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忧伤之情。【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曲”的常识的积累能力。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明代以前所形成的戏曲声腔,如昆山腔弋阳腔,以及由明清俗曲发展成的戏曲剧种,大多以曲牌为唱腔的组成单位,通称作曲牌体唱腔。 本题考查赏析情景交融写法的能力。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

13、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1)“夜半鸟惊栖”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营造的意境相同,请体会其妙处。 (2)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幽静。(2)全诗借“山月”“霜风”“竹”“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中的孤独、寂寞的情感。 【解析】【分析】(1) “夜半鸟惊栖”意思是被惊动的鸟儿不时鸣叫一声。“月出惊山鸟”中的一“惊”,打破了夜的静谧,都是通过写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

14、静与闲适。运用的是以动衬静的写法。 (2)山中明月皎皎如白日,夜风寒凉夹霜吹动静寂的竹叶。深夜的鸟突然自树上惊起栖落,窗台前的人独自入眠。借“山月”“霜风”“竹”“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中的孤独、寂寞的情感。 故答案为: 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全诗借“山月”“霜风”“竹”“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中的孤独、寂寞的情感。【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句创造的意境,结合语艳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结合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写作

15、风格等进行理解。6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B.诗的颈联“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答案】 D 【解析】【分析】本诗体裁:五言律诗。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7诗词阅读 观沧海曹操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