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策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8770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策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教师幸福感及其获得方略周华青【论文摘要】农村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客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现实生活环境下获得的一种满足,是主体自身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农村教师的幸福感由物质需求、主体体验、精神满足、公众理解四个要素构成。其中,生存需求是幸福感获得的物质基本,自我享有是幸福感获得的内部动力,成就满足是幸福感获得的精神支柱,社会支持是幸福感获得的外部条件。【论文核心词】农村教师;幸福感;获得方略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因学校条件差,一年就走掉八位教师。乡里实在派不出教师,只得请了一位刚毕业等待分派的女大学生代课。然而当女大学生接到分派告知,含泪辞别纯朴的山民走下山坡时,几十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

2、坡上!女大学生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一干就是几十年,终于积劳成疾曾经感动无数人的影片凤凰琴真实再现了农村教师的艰难处境。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这位女大学生却能一干就是几十年乃至将其毕生都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是什么力量让她对农村教育如此执着?又是什么可以让她微笑着与世长辞?在她临终前的笑容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幸福感!那么,农村教师的幸福感由哪些内容构成,如何才干获得幸福感?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农村教师幸福感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入手,寻找农村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具体方略。一、农村教师幸福感的内涵与构成要素(一)农村教师幸福感的内涵幸福是人们千百年来始终讨论的经久不衰的话题,然而幸福究竟是什么,古今

3、中外学者分别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对其进行阐释,却始终没有一种统一合用的定义。幸福的体现方式是心理性的幸福感。现代美国心理学家瑟林格曼(Seligman)等人倡导的积极心理学觉得,幸福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情绪体验,因此又称主观幸福感。1英国教育家霍尔摩斯在教师的幸福感一书中指出:“幸福感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它规定身心之间的和谐,意味着生活中各个情绪体验的维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服感”。2目前学术界对幸福感的理解大体有三种见解:(1)以外界原则界定的幸福,即幸福是建立在旁观者的价值体系和原则之上,而不是由被观测者自我判断。这种见解只注意了幸福的外在内容,忽视了幸福的内在体验,纯正

4、将幸福作为一种依附于客观原则的观念来结识。(2)以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即觉得幸福就是快乐的情绪体验,可以通过比较积极情绪与悲观情感何者占优势来判断。这种见解忽视了幸福感的相对稳定性,将幸福感导入一种“忽阴忽晴”的情绪化层面。(3)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即觉得幸福是根据被观测者自己的原则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它强调个人的主观见解,体现了个体在客观生活条件下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认知。这种见解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为区别于前两种见解,人们将其界定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3受农村教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的幸福感重要来源于其主体自身的情感

5、体验和自我价值认同。上述第三种观点觉得,幸福感是主客体辩证统一时的融合感,在客观现实的生活条件下不断满足主体自身的需求和体验。农村教师的幸福就是以其自身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作为一种完整生命体的个人,她有生理的需要,即物质生活的保障;有心理的需要,即体验享有和爱的浸润;也有精神的需要,即成就感的获得和自我的实现;尚有社会的需要,即期待尊重和肯定。其中,任何一种需要的欠缺都将影响到农村教师幸福感的获得。因而,农村教师的幸福感即是教师在客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现实生活环境下得到的一种需求的满足,是主体自身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二)农村教师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农村教师幸福感由物质需求、主体体验、精神满足、

6、公众理解四个要素构成,它们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一种整体,其中物质需求是基本,主体体验是核心,精神满足是形式,公众理解是条件。1.物质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物质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它的鼓励作用就会减少,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取而代之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因此,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以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更能促使教师获得幸福感。为此,农村教师要体验到幸福,一方面要有物质需求的满足,这样才干拿到通往幸福之门的入场券。对农村教师而言,物质需求重要体现为工资报酬、劳动条件、福利待遇、职业保险等方面。其中工资待遇涉及财政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

7、和临时工资(加班费、多种补贴等)等等;劳动条件涉及学校的硬件设施、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等等;福利待遇涉及住房福利、医疗保健、学术假、出行优惠、退休福利等等;职业保险涉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身保险等等。2.主体体验这是构成教师幸福感的最为核心的要素。教师幸福感的获得是主体自身的一种积极情感体验的成果,只有当你自己积极去感受幸福、体验幸福时,幸福才会伴你左右。教师幸福感是在教师主体体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具体而言,涉及享有教师的身份角色、享有自己对教育的热情、享有教学工作的过程、享有课堂的美妙、享有学生的成长、享有自己的专业成长、享有自己的付出、享有学生对自己的尊

8、重、享有她人的承认、享有对学生付出爱及得到学生的爱的过程。罗素说:“完美之爱给彼此以生命的活力;在爱中,每个人都快乐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互相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4对农村教师而言,体验爱的予以和回报是她们幸福感获得的内在动力。3.精神满足对农村教师而言,在目前物质待遇相对较低的状况下,教师的幸福更具有精神性,即在职业领域中体验到的生命价值。5教师只有挣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己的需要,像孟子那样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那么她才干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地、有发明性地发挥自己的所有才干和力量只有教学双方在互动之中抛弃一切世俗的、外在的多种

9、顾及,沉浸在艺术的发明过程之中,才干达到“孔颜之乐”的境界。6对于教师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来说,最高的精神追求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让自己的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具体而言,农村教师的精神满足重要体目前四个方面: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要涉及社交网络广泛、同事关系融洽、师生关系良好等等;二是有尊严的生活,重要涉及得到社会的理解与相应的职业尊重,师生间有爱与被爱、有归属感、有自己的抱负和追求等等;三是自我素质的提高,重要涉及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有职业的成就感与快乐感,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等等;四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要涉及可以实现自己的专业抱负,充足体现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增进学生成

10、长等等。4.公众理解作为一种社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还是发展需要都离不开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个人的所有抱负、追求和幸福都只有在社会现实中才干达到。在抱负、追求和幸福达到的过程中,公众的理解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农村教师而言,她们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各类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中。其中,学生、家长、校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教师的理解成为教师幸福感获得的源动因。公众理解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影响到教学成果的实现,影响到其幸福感的最后获得。然而在现实中,农村教师基本上属于弱势群体,公众对教师群体缺少应有的理解。调查时,一位颇有影响的农村老教师这样说:“目前学生苦,教师更苦,全

11、社会的盼望都压在教师身上,家长向教师要分数,校长向教师要升学率,教师在群体中要个面子,面对学生要讲个良心。这样一来,终日精神紧张,目前哪个班分数稍微低一点,家长立即打电话给校长,甚至反映到教育局,规定撤换教师。”社会舆论、家庭盼望、校长压力、教师群体、管理部门都在不同限度上给教师施加压力,农村教师尚有幸福感可言吗?因此,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公众的理解是农村教师获得幸福的基本条件和外在因素。二、农村教师幸福感之现状分析国内地区广阔,农村教师的状况千差万别。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宁波、金华、绍兴、温州、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共11个地区的农村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0

12、份,有效问卷5488份,回收率为91.5%。整体状况如下:(一)工资报酬工资报酬方面,将近一半(57.36%)的农村教师月收入在-3000元之间,24.13%的农村教师收入在3000-4000之间,在4000元以上的占15.24%,另有一小部分代课教师的收入在元如下。这个成果与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专家近两年在全国范畴的调研成果相吻合。庞丽娟代表的结论是“国内农村教师的月工资基本在2300-3500元间”。7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6月5日发布的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发布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告知中确认浙江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含私营经济单位的全社会单位)为44513元。

13、8这意味着浙江省在岗职工每月的平均工资为3709元,很明显,大部分农村教师的收入低于浙江省在岗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在“你最关怀的问题”的回答中,选择“提高工资待遇”的占72.3%,选择“提高管理水平”的占2.6%,选择“提高教学水平”的占9.9%,选择“提高学生成绩”的占15.2%。可见,工资报酬是农村教师最为关怀的一种问题。(二)工作环境相对于都市学校而言,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总体较差,同步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别,某些发达地区的乡中心小学的校园设施豪华,但绝大部分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工作环境相对不良。在调查的村级小学样本中,72%的小学教师局限性10人,学生局限性100人,校园面积小并且相对陈旧

14、,专用教室配备很不健全。教学设备相对陈旧,几乎没有什么新置办的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室更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校园网、空调等现代化设施了。教师办公室很少能看到电脑,并且一种办公室常常发挥多种功能,例如,行政办公室和教学办公室甚至保卫工作室合用;教师的办公桌上除了教科书之外,几乎没有教参。乡镇中心小学的硬件设施则相对完善某些,教学参照资料较为丰富,但与都市小学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果与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原则化学校评估原则对照,其间的差距非常大。原则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完全小学要设立“一般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科

15、技活动室、心理征询室、体育活动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第五条规定,完全小学要配备“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电子音像教育资源库、教师多媒体备课室、电子阅览室”。9可见,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远远没有达到原则化学校的规定。(三)劳动强度农村教师的教学承当普遍过重,讲授科目多,学时量大,41.1%的教师每周教学学时在16-20节之间,18%以上的教师有21-25节学时,3.9%的教师有26节以上,这就是说,大部分农村教师每周学时数在16节以上。下面是浙江省某乡中心小学教师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记录,可以从某种限度上阐明农村教师的工作强度。上课(120-160分钟)+作业整顿(40分钟)+中午管理吃饭、睡

16、觉(120分钟)+批改作业(80分钟)+调节学生其他杂事(40分钟)+备课(100分钟)+监督打扫卫生(20-30分钟)+放学监督(40分钟)=560-610分。就是说,农村教师的劳动时间每天在10小时左右,还不涉及放学后的家访等工作时间。除此之外,农村教师尚有一种特殊现象:包班制,即一种教师上一种班所有的课。至于一种教师既教语文、数学,又教美术、音乐,那是很常用的事,甚至不少教师还要跨年级上课。因此,尽管教师的上课总学时没增长,但教师必须同步备多门不同性质的课,这无疑增长了农村教师的工作强度。(四)身体保健调查数据表白,农村教师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调查样本中,有75.24%的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其中又以班主任为最;觉得自己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占54.16%,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