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后作业二.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872772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课后作业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课后作业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课后作业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课后作业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课后作业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课后作业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课后作业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作业(二)(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2(2019届广东湛江调研)史载:“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这一状况发生在()A西周周公时期 B西汉高祖时期C唐代玄宗时期 D北宋太祖时期3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

2、存在明显错误的是()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决策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4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D加强中央集权5(2019届梅州月考)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

3、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证官员文化素养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 BC D6(2019届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明()A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7(2019河南六市联考)“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4、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9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

5、的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10(2019届广东阳江月考)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名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A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B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C票拟制度化D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1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

6、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A丞相 B. 殿阁大学士C尚书令 D军机大臣12(2019届珠海月考)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简:机构精简 B速:办事效率高C开:决策开放性强 D专:皇帝乾纲独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

7、,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明夷待访录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

8、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6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4)根据材料四,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能直接为官。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书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材料三清廷为了甄拔寒俊、遴选真才,采

9、取了严禁营私舞弊、严格科场纪律、裁抑大臣子弟、屡兴科场之狱等诸多措施。唐宋时期,科场案少且处罚轻,不过革职、降秩而已。清代迭兴科场案,对违法者往往处以极刑,且殃及亲属。如顺治丁酉乡试一案,斩考官7人,流放100余人。唯其如此,才基本上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原则。所以,魏源称科举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公”。梁启超说,“科举,法之最善者也”“科举为升平世之政”。宋元强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1分)(2)试从唐朝吏部选官的标准这一方面,谈谈你对唐朝政治制度的评价。(10分)(3)魏源和梁启超的看法

10、是否有道理?据材料三说明理由。(5分)课后作业(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A项中“独立施政”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合三省六部制的说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答案】C2【解析】材料所说的现象就是宋太祖采取的集权措施,即“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答案】D3【解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宋代设立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目的是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宋代并未废除丞相。【答案】D4【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宋朝因加强皇权过分削弱

11、相权而导致中央政府的权力过于松散,因此该大臣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选D。【答案】D5【解析】从材料信息“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可判断正确,从“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可判断正确,从“对任何人开放”可判断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D6【解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仆役小吏混杂于士流;民庶妻小,俨然贵族。这都充分说明了B项。A、C项的说法符合史实,但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没有史实依据。【答案】B7【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宰相的建议听取不听取在于皇帝,谏官的意见听不听在于宰相,皇帝的得道失道则要听取谏官的。三者之间相互制衡,谏言才能起到作用。谏官,是

12、用来约束皇帝言行的,不是用来约束宰相的据此可知D项正确。【答案】D8【解析】元代推行的行省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9【解析】从材料中有“内阁”可判断这是在论述明朝,再根据“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知皇帝直接领导政府,这与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首脑”是一致的。【答案】C10【解析】C项所说是明成祖时候的事情;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朱元璋这种做法是为了减轻其事必躬亲的劳苦而设置的行政制度,其背景是废除丞相制度后随之而来过于繁忙的事实。【答案】A11【解析】洪武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13、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的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但因事务繁多,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为此而设立了殿阁大学士。这就是材料中说的“特别的政府部门”。【答案】B12【解析】军机处具有很多特点,但C项说法不准确。因为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无任何决策权。【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的调整。第(2)问应从内阁的职能方面分析。第(3)问要求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阁臣权力的变化。第(4)问要注意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反映的时代特征。【答案】(1)措施:废丞相,分散

14、相权。理由:“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4)问题: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专制制度。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解释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的能力,切入点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第(1)问“察举制”的内涵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变化”要从选官的依据、方式入手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但回答时必须结合材料,从唐朝选官制度上升到对唐代政治制度的评价。第(3)问由材料可知,魏源和梁启超都赞同科举制的公正性;依据材料说明理由即可。【答案】(1)内涵: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2)唐代吏部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重视被选者的仪表气质和语言表达、书法、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选官标准反映了当时国家和社会对官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很高,对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唐代的政治制度已相当完备并趋于成熟;但选官标准中没有关于人的品德方面的要求,应该是其不足的地方。(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