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87260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篇一:2021届高三哲学 古诗文言文选择题精选 2021届高三哲学 古诗文、成语、文言文选择题精选 1.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有感而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告诉我们: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脱离实践的人难以获得认识 A. B. C. D. 2. “物质的山水,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基;精神的山水,则是人们心灵深处追寻的乐园。”与这段话的意境相近的是: A.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B.有水银河天外落,无需妙手自成帘 C.繁华厚禄只等闲,洗尽铅华归田园D.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2、 3.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 A.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在这里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天下为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也 4. 与“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吾身虽瘦,天下必肥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勿以物喜,勿以己悲 D.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5.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尚书中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天听自我民听”论述。周易中也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这种“

3、民意”即“天意”的观点的台理性在于: 包含了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强调了天与人的对立统一 肯定了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与符合.发展规律的一致性 A. B. C. D. 6. 下列诗句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D.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7. 下列选项与右侧漫画蕴涵的哲理相近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8. 李克强在谈到要处理好政府和

4、市场的关系,解决好政府错位、缺位问题时强调, 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不该管的事坚决放掉,避免“拍脑袋”决策。下列成语与 “拍脑袋”决策蕴含的哲理一致的一组是: A.抱薪救火 随机应变B.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C.画蛇添足 闭门造车D.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9.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021年6月,在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对诗中描写的少年的“愁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愁情”对“环境”起决

5、定作用 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11. 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下列诗句中与此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B.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12.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风满楼 B.纸上得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 1 页 共 3 页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D.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13. 下列诗

6、句蕴含的哲理与下图漫画相一致的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取胜 ? 能因敌 而取胜者谓之神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梅须逊雪三分 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 B. C.D. 14.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 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要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B. C. D. 15.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进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涨到30米高

7、。下列选项与其所含哲理一致的有: 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 B. C. D.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历久而弥新,不朽而璀璨。下列蕴含“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的是: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7. 唐元稹蚁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粱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下

8、列诗句与蚁诗文蕴涵哲理相致的是: A.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B.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C.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8. 下列成语中与图7漫画“镜头”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 忧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19. 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矛盾具有特殊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

9、反作用 A. B.C. D. 20. 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 B. C. D. 21.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佳句。下列诗句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 2 页 共 3 页 图7“镜头” 蚁穴 B.人无远虑,必有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充分发挥主

10、观能动性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立足局部,统筹整体 A B C D 22. 2021新年伊始,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笼罩,使整个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负面效应充分显示了出来,也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与材料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3.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人的命天注定,努力半天没有用” 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我在故我思”与“我思故我在” D“

11、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24.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顾炎武批评两晋亡于清谈(空谈误国),中国共产党人自勉于史,强调“实干兴邦”。这表明: .意识变化促进.的进步和发展脱离实践的理论没有实际意义 离开“谈”,“干”就失去目标和方向 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A. B. C. D. 25. 素问四气调神太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未病”与“已病”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治“未病”实质也是治

12、“已病” 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治病的预见性 A B CD 第 3 页 共 3 页篇二:人八语上文言诗词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诗词阅读 五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13、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加点字 具答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屋舍俨然 ( ) 各复延至其家( )乃不知有汉( ) 便要还家( ) 2.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 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答案 (一)1.详细 类 整齐的样子 邀请 竟然 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等 4.D 5.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